近日,字节跳动以数十亿元收购元宇宙(Metaverse)公司“小鸟看看”(Pico),为这个带有科幻色彩的概念添上一把火,引发了科技圈和资本圈不小的震动。
元宇宙究竟是什么,投资它到底“香不香”?本期圆桌谈,我们邀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系主任张诚教授、上海市多媒体行业协会扩展现实专业委员会主任端木海婴、三七互娱投资副总裁林均全、亮风台市场生态副总裁张春艳,4位专家从各自专业角度为我们解读这一焦点话题
■本报记者 张懿
元宇宙是“新瓶装旧酒”吗?
问:什么是元宇宙?它是不是互联网更高级的形态?
张诚:元宇宙的发源可以往前追溯到上一轮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的火爆。以2012年谷歌眼镜、2014年脸书收购VR头显创业公司Oculus、2016年掌上游戏《口袋妖怪GO》等风靡一时的事件为标志,互联网公司一直都在这个领域开拓。随着技术的进步,VR/AR越来越有可能成为入口,带领人类进入更逼真的虚拟世界。现在,我们正处于元宇宙相关技术不断演进的时代。未来,技术的量变有可能引发质变,比如在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假如出现真正突破性的改变,那么虚拟世界的确有可能以更深入的形式、与真实的物理世界重叠、交融。如果虚实能在未来完美融合,那就是元宇宙的世界。
林均全:简单来说,元宇宙可以理解为镜射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这个世界像现实世界一样,任何人都能参与其中,扮演不同角色。在元宇宙中创造,形成庞大的经济和社会体系,构建各种现实世界所能体验的场景。而且,元宇宙中所发生的一切都能持续。
元宇宙的发展,得益于人工智能(AI)、5G、边缘计算、云计算以及云游戏、VR/AR、NFT及区块链等关键技术的逐渐成熟。这些技术的成熟并组合在一起,才有可能形成完整的元宇宙。我们认为,元宇宙,也就是全真互联网,会是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代升级。
问:赛博空间的概念已经存在很久了,有人因此认为元宇宙是“新瓶装旧酒”。如何看待这一争议?
张诚:元宇宙的概念第一次正式写入文档,是今年3月有“元宇宙第一股”之称的罗布乐思(Roblox)首次公开发行上市。Roblox面向玩家推出了一个虚拟世界。与其他网游让玩家在事先设计好的时空中游戏不同,元宇宙允许玩家更多地去创造世界。这个模式此前在著名游戏“我的世界(Minecraft)”和“第二人生(Second Life)”中都曾尝试过。从这个意义上说,元宇宙是“旧瓶子”。但比起“我的世界”和“第二人生”,Roblox为玩家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性,允许玩家在虚拟世界中创造产品、更深地互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元宇宙有些类似于给旧瓶子贴上新标签,或者,这个瓶子本身有一些变化,但是在技术还没有出现革命性变化之前,酒还是原来的那瓶酒。
张春艳:元宇宙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上世纪90年代的电影中就已经提出过。它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完整的现实世界的数字孪生体,一些相关技术其实很多年前就出现了,只不过现在元宇宙又成为这些技术的一个综合运用。
突然爆火的背后是炒作?
问:元宇宙是怎么突然火爆起来的?资本和巨头的介入,话题热度的快速蹿升,背后原因是什么?
林均全:脸书很早以前就看到了元宇宙的潜力,也知道能在社交领域击败它的只有下一代社交形态,也就是虚拟世界的社交。因此,他们不惜投巨资收购Oculus,目的就是想提前掌控元宇宙的入口。可惜由于各种关键技术以及基础建设不到位,用户体验不佳,想象中的VR风口迟迟未能爆发。
然而在2020年,随着划时代的VR头显Quest的问世,用户的体验大幅提升,加上疫情的催化,Quest的1代销量突破百万,2代产品今年预计能达千万级。根据过往经验来看,一款新产品或服务,当用户呈指数级增长、量级达千万时,就可能成长为一个有价值的生态体系。另外随着5G的普及以及各种关键技术的快速发展,加上罗布乐思的成功,大家发现,未来也许不仅属于VR,更是以VR为入口所展现的元宇宙世界。因此,国内外大厂都陆续投入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他们不想错过如此巨大的市场。
张诚:元宇宙的火爆与技术和商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给资本市场和产业界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而且,人类对于虚拟形象和虚拟世界一直怀有兴趣。经典电影《黑客帝国》《阿凡达》《头号玩家》的火爆就是例证。很多人不仅用虚拟形象来代表自己,更热衷于与真正的虚拟形象进行情感互动。比如,十多年前,日本就创造了虚拟偶像“初音未来”,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在线下为她办了真实的巡回演唱会,而且是一票难求。在上海,初音未来也有很多粉丝。如果说过去这种虚实结合的创意情境是由导演等少数人所推动的,那么,现在它已越来越多进入普通人的想象和体验,从而成为一种亚文化。这种潮流也是元宇宙火爆的重要原因。
应该看到,当下的元宇宙还未真正出现颠覆性产品和商业模式,相关技术仍处于常规的发展轨道。VR眼镜和头盔的体验并不完美,游戏所创造的虚拟世界也远远达不到能和现实高度融合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对元宇宙话题的关注和热烈讨论,就显得有一些突如其来。
我们还注意到,近阶段海外对于元宇宙的包装和关注,其热度似乎远不及国内。这种“外冷内热”的背后,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在分析元宇宙话题时,需要更多考虑国内因素?
或许我们可以再耐心等待一段时间,看看元宇宙行业会不会在近期拿出真正有突破性的技术和商业创新,从而更好地了解背后的动因。无论如何,这个领域值得长期看好,但是在短期内要保持理性。互联网和整个世界迈向数字化、虚拟化的进程也会不断前进,哪怕只是缓慢前进,这种趋势是客观存在的。
端木海婴:元宇宙火爆的背后因素是天时地利。VR/AR、AI、物联网、区块链、5G等技术都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同时又或多或少也遭遇到产业化瓶颈。技术上,这些行业都形成了一定的关键技术积累,但也都有欠缺,无法形成规模化商业效应,元宇宙可能是目前唯一能把这些技术融合在一起的概念。此外,因为疫情忍受着长期全球性物理隔绝,作为社交动物,人类只能转向虚拟世界,而要想获得与真实世界相似的体验,元宇宙正是答案所在。元宇宙概念很新,前景远大,受限于基础技术的限制,可能还需要10年甚至20年的发展才有可能实现规模化。领军企业现在的深度介入,体现了他们的战略布局。为谋求下一个30年的发展,大公司现在行动,也是正当其时。
问:元宇宙的产业链价值链结构是怎样的?为推动这一概念真正落地,还需要迈过几道坎?
端木海婴:元宇宙的产业链主要包括基础技术、硬件、平台和内容。基础技术和硬件的发展必须遵循自身规律,不可能一蹴而成;软件和内容则要根据基础技术和硬件能力进行开发。因此,基础技术和硬件是元宇宙的决定性力量。苹果、脸书、腾讯、字节跳动是目前相对有规模,且已深度布局元宇宙的ICT龙头企业。
元宇宙要成熟,还需迈过VR/AR硬件普及,海量VR模式带宽支持、跨国虚拟监管、隐私保护立法等技术和非技术关卡。比如,VR会议目前仅支持最高70到100人同时在线,且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十多人同时使用VR模式就很容易出现卡顿。要实现海量连接,图形图像算法、分布式计算、基础网络带宽都需要配套发展。另外,如何建立统一标准,让每一个虚拟小世界不再成为新一代孤岛,也值得思考。
非技术因素可能更复杂。元宇宙的一大特性是去中心化的闭环经济系统,由于区块链可匿名拥有,会给跨国监管带来难题。此外还有隐私保护、文化渗透等错综复杂的因素。相比纯技术问题,这些更需要全球各国各界提前探讨和协同,相关立法也要快速跟上。
张诚:许多人对元宇宙的关注,可能更多地还是代表了一种想象和期盼。某种程度上,这就像对月球的开发——此时此刻,技术距离成熟还有很长一段路,因此,我们可能并不需要保持时刻的关注;而在关键性突破尚未出现时,在短期内保持一定程度的谨慎可能是更理性的。从长期来看,比如拉长到10到15年这个区间,我们有理由充分看好元宇宙,特别是那些真正在这个领域从事创新开拓的企业。
从监管的角度来说,在一个新的时空里重构世界,而且这个世界还有脱离物理世界的倾向,一旦监督不到位,就有可能带来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负面影响,所以监管层对元宇宙要谨慎。但另一方面,技术总是滚滚向前,我们不能开历史的倒车。在没有摸清规律和趋势之前,还是应该宽容,允许它先在一定程度上发展。简单粗暴地封杀或者放纵,亦或是视而不见,都是不正确的,最合理的态度是“客观、审慎、参与”。只有参与,才有机会进行正面引导。
张春艳:元宇宙涉及的领域非常多,产业链非常长,目前很难预测哪家企业能成为产业链的主导型决定性力量。在目前这个很早期的阶段,技术、内容、平台这几个层面都有障碍和壁垒,包括场景识别、跟踪定位、数据积累、终端载体等,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外,人们对于相关技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以及场景探索也面临挑战。
商业化会有多少想象空间?
问:元宇宙有什么合适的应用场景?在商业化方面,我们能对它抱有什么期待?它和传统行业,会产生多少的耦合?
林均全:短期来看,元宇宙最合适的场景还是游戏及社交。以“堡垒之夜”以及“罗布乐思”的例子看来,社交化游戏的元宇宙世界已展现出相当大的商业潜力。从其他公司推出的元宇宙产品,也能看出更多的应用空间,包括强调虚拟协同办公功能的“Workroom”以及“XRspace”,主打虚拟远程教育的“Engage”,还有虚拟现实演唱会体验的“Wave”,基于以太坊的虚拟世界“Sandbox”等,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用户增长以及收入。未来,如果元宇宙进一步发展壮大成型,可以预见,这些小世界可能会互联互通,成为一个庞大虚拟世界中的应用板块。
对传统产业来说,元宇宙应该会更像赋能者。传统产业并不会因为元宇宙的兴盛而消失,反而因为能突破空间以及物理的限制,可以大幅提高效益。比如,大型会展能有效促进跨境贸易,但在疫情期间,这类活动受到巨大冲击。而在元宇宙的世界里,如果商品都能通过高画质渲染呈现出本来面貌,每个人都能使用虚拟形象远程进行自由交流并且完成交易,就能突破限制,从而带来巨大价值。
张诚:教育、文娱、影视、车载环境等都是元宇宙下一步很有前景的落地场景。很多人对元宇宙的关注集中在娱乐或消费领域,这的确是国内互联网巨头比较擅长的。但元宇宙完全有潜力帮助整个社会提升生产效率,带来更多价值增值。我非常看好将虚拟现实或者元宇宙与工业模拟仿真的对接。比如,借助VR/AR技术,可以在产品设计、操作培训时,让工程师或专业人士能进入一个高度仿真的虚拟环境,开展协同设计或实战演练,从而大幅提高培训、工作和创新效率。正如AI与制造业的结合是一个极有前景的方向,元宇宙也是如此,这比它能为游戏和文娱行业所带来的赋能更加让人激动。
端木海婴:元宇宙的落地场景非常多,教育、医疗、游戏、娱乐、展览、工业、安防等等,几乎所有现实场景都可以移植到元宇宙中。目前游戏是其中重要场景,但在B端,也有VR会议、远程协同等应用包含了元宇宙的概念。商业化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证明元宇宙的价值,比如在B端降本增效,在C端提供沉浸体验,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传统产业和消费者尝试。此外,元宇宙中的虚拟资产交易、虚拟社交、虚拟会议、虚拟化身跨应用协同,都是很有意思的商业模式。总体上,元宇宙和传统产业会产生无可估量的商业耦合,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正在尝试元宇宙的关键技术,一旦时机成熟,他们有能力成为新兴产业的中坚力量。
问:在元宇宙方面,和世界相比,我国包括上海处于什么地位?该如何有所作为?
端木海婴:在元宇宙的发展上,中国处于第二阵营。我们人口众多,是未来最大的元宇宙市场。在当前的元宇宙产业探索中,中国的元宇宙产业生态也相对来说更初级一些。目前,国内龙头企业拥有的主要是平台和内容,在基础技术和硬件环节,国内研究机构和从业企业还需要多钻研,力争要在世界ICT巨头定义好规则前,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发力点,并占据一定市场规模。
在元宇宙方面,上海目前在国内拥有明显优势。基础技术、硬件、平台和内容方面,上海都有代表性厂商,众多创业创新企业正为元宇宙的实现而努力,如此完整的产业链在全国并不多见。坐拥这样的产业优势,希望上海相关部门能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切实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对相关战略新兴产业予以支持。
张春艳:在元宇宙基础性技术环节,中国和发达国家还存在一点差距,但差距不大。我们不仅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还有海量的应用数据,这是一个明显优势。
问:结合您的工作,您会如何参与到元宇宙生态,如何投身这一风口?
林均全:我在一家上市游戏公司负责产业投资,我们非常看好元宇宙,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这一轮投资会重演当年VR/AR的泡沫。所以,这次需要等待的时间可能会比想象中更久。如果这样的话,其实更可凸显我们的投资优势:由于我们投的都是自有资金,因此是以长期为主;加上我们可以投海外项目,会在全世界筛选优秀团队,给予足够资源和耐心。我们长期的战略是通过投资世界级团队,协助国内产业进行快速学习升级。同时,我们会将过往投资的诸多优质内容引入元宇宙世界,打造一个全新而优质的文创生态圈。
端木海婴:我的工作与元宇宙息息相关。扩展现实(XR)作为目前公认的元宇宙或平行世界的入口,虽然目前尚未进入产业化快车道。但我对其前景非常乐观。作为行业组织,我们将努力以上海为支点,持续推动长三角乃至全国XR产业的发展。
张春艳:元宇宙是一个机会,同时也需要保持冷静。亮风台会坚持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沿着既定路线前行,未来几年继续基于AR平台HiAR Space打造“超实境智慧空间”。在通向元宇宙的道路上,我们要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步工作,最后的爆发终究只是长期积累的顺势而为。题图 视觉中国 头像素描 张旭菁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