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30余年,李宁集团已成长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专业体育用品品牌公司。新的一年,宏观环境给运动消费市场带来了新挑战,李宁集团面临哪些发展机遇?如何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实现新突破?近日,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李宁集团创始人、执行主席兼联席行政总裁李宁。
记者:作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体育用品民营企业,30多年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李宁集团把握住了哪些关键的机会?如何实现突破发展?
李宁: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托社会大环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也带动了大众体育消费意识的觉醒和体育消费需求的增加,这都给体育产业带来了广泛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宁公司积极投身运动消费市场,把握住了时代赋予的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推出积极推动体育运动发展的政策,这也为体育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伴随着全民健身热潮和年轻一代的成长,运动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样的市场背景,也给李宁公司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记者:近年来,国产体育用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消费者更多站在专业角度挑选体育用品,这也对体育用品提出更高要求。李宁集团如何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下一步对产品研发有怎样的计划?
李宁:创新是李宁公司发展的根本。在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李宁公司持续鼓励具有突破性的创新实践,在产品中融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以科技升级推动产品升级,以科技驱动品牌核心竞争力。
去年在柏林马拉松,我们赞助的选手穿着李宁品牌跑鞋获得男子组第三名,这是中国运动品牌首次登上世界马拉松“六大满贯”赛事领奖台,也证明我们的产品在世界顶级赛场中能够真正帮助顶级运动员突破,这也符合李宁作为专业运动品牌所追求的“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
从原材料、功能,再到结构的研发和设计,还包括外观设计的优化和升级,我们多年来在科研领域不断积累、不断努力,推出初代产品之后还会持续投入再迭代、再研发、再优化,希望能够不断助力顶级运动员,并将运动科技成果服务更多大众运动爱好者。如在专业跑鞋矩阵方面,目前我们有飞电、绝影、赤兔、烈骏、越影、超轻六大系列,每一个系列都针对不同阶段跑者的体验需求研发和设计。
我们会持续加强科技研发,继续不断探索新材料、新科技如何跟不同运动、不同场景、不同人群的需求有更好融合,关注消费者对产品体验的反馈,继续优化升级,以体育精神服务大众。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营企业要践行新发展理念,自觉走高质量发展路子。李宁集团对高质量发展有何布局和规划?
李宁:企业要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应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根本出发点,不断努力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作为体育用品行业的代表,李宁公司坚定专业运动品牌的定位,践行新发展理念,做大做强实业,坚持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我们要立足体育产业,以运动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制造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全面升级和生态发展。同时,我们将不忘初心,通过体育精神的激励,带给专业运动员和广大消费者更优质的专业运动产品,推动全民体育发展,为中国体育制造业的跨越发展贡献新动能。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李宁作为知名体育品牌,怎样在促消费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李宁:我是运动员出身,所以李宁公司的诞生也带有天然的运动员基因。在李宁品牌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也希望公司不断理解运动,将体育精神和运动理念融入企业发展。作为一家专业的体育用品品牌,产品是呈现我们对运动的理解最直接的方式。
我们会重点关注和围绕消费者及市场需求,思考如何更好地把科研和技术成果融进体育用品,创造出更具功能性和设计感的专业运动和运动生活产品。同时通过优化零售体验,持续提升服务,提升消费者的产品体验、运动体验和购买体验。
此外,体育消费需要有体育活动作为承载主体,我们也会重点关注体育相关的赛事活动,尤其是在群众性体育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以此号召和鼓励更多人参与运动,充分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带动体育消费。
记者:在国内市场,李宁现在是全国领先的体育品牌,在进军全球市场、跻身国际一流品牌的道路上还需要作出哪些努力?
李宁: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明确信号,不仅鼓舞了企业奋进向上的斗志,也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现阶段李宁集团主要还是聚焦国内市场,我们把“成为中国消费者的首选运动品牌”当成努力的目标。对李宁公司来说,成为源自中国并被世界认可的、具有时尚性的国际一流专业运动品牌,是我们的长期愿景。未来,我们也会通过挖掘更好的机会和拓展更优质的渠道走向国际舞台。
李宁品牌虽然创立了30多年,但在世界品牌的发展历史上还很年轻。为了未来能实现国际一流专业运动品牌的愿景,我们还要不断突围,不断超越。不仅要强化科技研发,以专业运动科技强化品牌核心竞争力,在产品上持续打磨,不断自我超越,同时也要持续优化企业的现代化架构和治理制度,不断优化企业效率,追求高质量发展,打造广阔的平台和空间,给团队施展才华的机会,加强国际化视野人才的培养和引入,为未来迈向更广阔的舞台打好基础。 (经济日报记者 姜天骄)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