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共同意志,是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最大共识,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发展国家、振兴民族、建设美好生活的热情。
一、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实现民族复兴成为中华儿女的强烈愿望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地广人众的国家,曾有过辉煌的过去,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但是,1840年6月,英国派出一支由48艘舰船和4000多人组成的庞大远征舰队相继从印度、开普敦出发开往中国,发动了无耻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中国的大门由此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撕开。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43年10月,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美国、法国等西方列强也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相继于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10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军事上发动战争、政治上加紧控制、经济上大肆掠夺、文化上逐步渗透等各种手段,使中国逐渐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军事侵略。帝国主义列强们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通过进行武力威胁、发动侵略战争、武装干涉中国内政、直接出兵镇压中国革命等方式对中国进行侵略。发动侵华战争是列强侵略中国采取的主要手段。早在鸦片战争前,它们就对中国的沿海、边疆进行了多次海盗式的骚扰和武力侵犯。从鸦片战争开始,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在近代,从1840-1919年的80年间,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的大规模的武装侵华战争就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强国都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清政府在历次战争中均遭惨败。每次侵华战争,无辜的中国人民都要遭受血腥的屠杀。大量的无辜平民在战争中被直接杀害或死于颠沛流离。如1900年8月,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侵略者铁蹄所至,满眼尽是断壁残垣、尸横遍野。每次侵华战争,列强都要强行占去大片中国领土。列强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凭借这些不平等条约,侵吞中国大片领土,强占中国租界,强租中国港湾,并且在中国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60年,通过签订《北京条约》,清政府将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割让给英国。1849年,葡萄牙武力强占澳门半岛,并于1887年胁迫清政府订立《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允许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去台湾全岛及所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在中国近代历史上,通过1858年的《瑷珲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列强共侵占中国领土151万多平方公里。在侵占中国领土的基础上,列强国家开始发展各自的势力范围。列强还运用武力或欺诈手段在通商口岸设立由外国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先后在上海、天津、汉口、广州、福州、重庆等16个城市设立了30多个租界,使之成为外国侵略中国的据点,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每次侵华战争,列强都要勒索和掠夺中国财富。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掠夺巨额的战争赔款和其他款项。一笔笔巨额赔款,一方面榨取了中国人民的膏血,加剧了中国的苦难;另一方面又成为列强进一步剥削和掠夺中国的资本。列强还公开抢劫中国的财富,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和古迹。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洗劫并焚毁了中国皇家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圆明园。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汇集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综合中西建筑风格、聚集古今艺术精品而成的宫殿和园林,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后变成一片废墟。
政治控制。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人民的政治控制是多方面的。列强通过驻华公使、领事等粗暴地干涉中国内政,践踏中国主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俄、美等国在北京建立了公使馆。这些以战胜者的姿态进入北京的列强公使,不是普通的外交官,他们经常教训清政府的大臣,什么事要做,什么事一定不许做。他们在北京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他们不仅在中国竭力培植买办官僚,刺探军政情报,而且时常以“劝告”、“建议”等方式干涉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列强还通过享有领事裁判权、海关管理权以及对外交涉等特权,操纵中国的内政与外交。此外,列强通过控制中国海关、取得在中国领土驻兵特权、在中国培植侵华代理人等方式进行间接统治,以实现其对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控制。
经济掠夺。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只允许外国商人在广州一地贸易,而且必须经过官方指定的公行即“十三行”进行。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1858年《天津条约》又开放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10个口岸。1860年《北京条约》又规定增加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陆路方面,清政府还向俄国开放伊犁等商埠。在这些通商口岸里,外国人依仗不平等条约享有种种特权,控制当地的工商、金融事业甚至设立租界,实行殖民统治。关税自主权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主权。《南京条约》却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由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这就开了所谓协定关税的恶例,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1858年的《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外国廉价商品依仗特权和低税,在中国市场上大量倾销,排挤中国工业品和手工业产品,并获取高额利润。从19世纪50年代起,外国人逐步控制了中国海关的行政权。中国海关不仅不能起抵制外国商品倾销、保护民族经济的作用,反而成为外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工具。此外,由于中国丧失了独立主权因而处于与外国不平等的地位,外国资产阶级凭借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种种特权,开始把中国变成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近百年中,列强通过暴力的和非暴力的、非法的与“合法”的手段,从中国掠去的白银总数达1000亿两。
文化渗透。列强在对中国实行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的同时,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列强的文化渗透活动,有许多是打着传教布道的旗号进行的。一部分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19世纪60年代后,外国传教士大批来到中国,并进入内地、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他们中的一些人,采用欺骗讹诈、强迫捐献、压价购买、强占垦地等手段霸占土地、建造教堂、剥削佃户、出租房产。有的还包揽诉讼,包庇教徒中的不法分子,或者强迫中国教民抛弃中国传统礼俗,甚至公开干涉中国内政。外国教会中的某些势力还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列强侵略制造舆论。
总之.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受到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致使国家战乱不已,主权丧失,山河破碎,人民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的灾难。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人民开始抗争,开始了争取独立解放的探索和斗争。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就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始了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历史。
二、鸦片战争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赴后继、英勇斗争
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阴影始终笼罩在中华儿女的心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摆脱被侵略和受压迫的处境,走上国富民强的道路,先进的中国人,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进行了坚苦卓绝的斗争。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全国规模的农民起义。帝国主义列强利用特权加紧经济掠夺,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洋纱、洋布等外国工业品的大量涌入,使以家庭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为特征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生计无着。猖獗的鸦片走私使白银外流。清政府为支付军费和赔款巧立名目搜刮农民,国内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尖锐。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理想。太平天国运动从起义开始到1864年起义失败,发展到全国18个省,坚持斗争14年,并且起义军还和英、法、美侵略军进行过面对面的英勇作战。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国封建统治,动摇了其统治基础。但因为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自身存在的历史局限性,结果是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提出正确的革命纲领和建立先进的社会制度,无法夺取革命的最后胜利。
洋务运动和变法维新。洋务运动是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派则是“师夷”主张的实践者。他们兴办洋务事业,掀起了一场以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编练新式陆海军、发展近代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洋务派派留学生,派驻外使节,标志着中国人开始走向世界。洋务运动的兴起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近代化的追求。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的绝对国力有所增强,但他们具有的封建性、腐朽性和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决定了他们拒绝变革封建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这从根本上制约了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没有也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之路。
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中日甲午战争使清政府从洋务救国的迷梦中惊醒过来,甲午战争后的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革封建政体的一次勇敢尝试,力图通过改革清王朝在中国全面推行资本主义近代化。它的根本目标是“君主立宪”。政治上广开言路,鼓励官民上书言事,裁撤闲杂冗员,保荐贤才;经济上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工商总局,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军事上裁汰绿营,精练陆军,添设海军,力行保甲,实行征兵制;文化教育上设立京师大学堂,各地普遍设立中小学堂,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准许设立报馆、学会,派遣学生出国留学。但由于中国封建势力过于强大,维新变法最终失败了。戊戌维新既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同时也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具有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打着向西方学习的旗号,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包括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在内的一套完整的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孙中山等革命派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共和国的历史任务。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1月1日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个皇帝被迫宣告退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受剥削受奴役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取得的。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找到了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我们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在过渡时期,我们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委托加工、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最后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对个体农业,我们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创造了从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发展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过渡形式。对于个体手工业的改造,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法。在改造过程中,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经济表现了明显的优越性。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也极大地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我们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们后来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那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那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
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可循。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中,总结经验教训,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一是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矛盾,不论是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还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个领域中的矛盾,都受社会基本矛盾制约和规定。他还分析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例如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根本不同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加以解决,而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则是另一回事,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二是关于走自己的路的思想。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1)他认真分析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表达出强烈的“走自己的路”的意愿。1958年3月,他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中又指出:“一九五六年四月的《论十大关系》,开始提出我们自己的建设路线,原则和苏联相同,但方法有所不同,有我们自己的一套内容。”(2)1960年6月,他在《十年总结》一文中又谈道:“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一九五六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3)这就明确提出并找到了一条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三是在经济建设方面,提出要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沿海和内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的思想。还提出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同时,要重视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作用。毛泽东还指出:客观存在的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才有可能教会我们的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一切都不可能。四是在一个时期内,我们曾有过进行改革的明确意向。在宏观管理体制方面,提出很多正确主张,如要打破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主张分权,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还力求破除单纯用行政干预经济的弊端,强调要使企业有“自治权”、“自主权”。试办托拉斯,用经济组织管理经济,按经济法则办事。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在工农业生产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作为补充;在生产的计划性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的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与上述改革相适应的劳动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计划体制改革、流通体制改革,也都有过一些思考。五是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和对外关系等问题上,也有许多积极成果。比如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关于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思想,关于思想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在国际关系上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这些积极成果,是我们后来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
1979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路的坚强决心。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吹拂下,我们迎来了思想的解放、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昌明、教育的勃兴、文艺的繁荣、科学的春天。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接力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30多年来,我们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
我们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经济管理制度。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不断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体制机制,为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我们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我们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我国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日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效实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更加和谐。
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建设卓有成效,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道德建设、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文化事业生机盎然,文化产业空前繁荣,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精神世界日益丰富,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
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等教育总规模、大中小学在校生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全社会创业活力明显增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国。社会管理不断改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吃穿住行用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开放前长期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状况已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我们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得到全面贯彻执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保持繁荣稳定。祖国大陆同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不断加强,两岸政党交流成功开启,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迈出历史性步伐,反对“台独”分裂活动斗争取得重要成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呈现新的前景。
我们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成就。我们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同发达国家关系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不断深化,同发展中国家传统友谊更加巩固。我国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显著上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建设性作用。
经过30多年的不懈奋斗,我们胜利实现了我们党提出的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战略目标,正在向第三步战略目标阔步前进。30多年的伟大成就,为我们党、国家、全国人民继续前进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对中国梦丰富内涵的深刻阐述。结合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的一个又一个的战略目标,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领会中国梦的这一深刻内涵。
早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我们党就提出努力使我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的任务。1956年召开的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个任务是很艰巨的,我们必须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采取正确的政策,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利用一切有利的条件,来完成这个伟大的任务。1964年我们党又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奋斗目标。我们庄严宣布,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上述一系列重要思想论断,指明我们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我们的经济、政治、文化事业,以达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目的。
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目标而奋斗。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在这个“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中,既包含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总体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的内容,又包含了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人民生活逐渐提高的内容,也体现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国际影响大大加强的内容。是一个包含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发展战略。
进入新世纪,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后。在党的十六大上,我们党又适时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意义十分重大。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基础上,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可以预见,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在提出上述奋斗目标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人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我们的宏伟奋斗目标。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 (2)《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69-370页。 (3)《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九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13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