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要求“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并强调“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如何理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背后的深意?在充分考虑国内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基本国情的前提下,如何把握好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节奏、进一步推动能源转型?能源体系重塑的过程中,相关产业和企业应切实肩负起怎样的责任?近日,在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举行的“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圆桌对话活动中,与会专家分享了各自的精彩观点。
战略目标下保持定力
把大局,稳字当头。“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的的核心要义之一,是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绿色发展处处长吕侃表示,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而言,目标上要坚定不移,策略上要稳中求进。要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确保稳妥有序、安全降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持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吕侃表示,自去年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顶层设计方案文件出台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进取得积极成效,但部分地区的认识尚存在误区,出现了搞“碳冲锋”、运动式“减碳”等不符合中央精神的行为。“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各地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所承担的角色、定位以及资源禀赋都不尽相同。坚持‘全国一盘棋’,就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根据各地发展实际谋划本地区碳达峰实施路径和目标任务,不能把系统目标碎片化、长期目标短期化,不能把持久战打成突击战。”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戴彦德也表达了对“保持战略定力”的认同。他认为在确保“稳”的同时,也要实现稳中之“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必须坚持的战略目标,也是必须把握的发展机遇。当前全球已有超过130个国家作出‘碳中和’承诺,中国如何在新一轮世界发展潮流中抢得先机?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已经开启,如何做到在实现减排的同时亦实现更大发展?这需要在‘进’字上做文章。”
不进难以固稳。但向何处进?戴彦德认为,双碳目标对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不能再沿袭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同时在能源供应侧,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提高能效、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使新能源在满足增量的同时稳步替代存量。
能源转型中精准发力
戴彦德认为,相比2020年中央经济会议对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示,2021年更加注重“精准施策”。一系列立足能源国情的判断与要求,是在更务实、更精准、更坚定地迈向双碳目标,既稳当前、又利长远。
如何根据我国国情,履行好能源行业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的历史使命?在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康艳兵看来,发力方向有两个:一是节能提效,二是优化能源结构。他认为,未来需要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安全可靠(Reliable)、成本可承受(Affordable)、可持续(Sustainable)”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而“终端能源电气化、电源结构去碳化、能源品种多元化、能源系统分散化、能源供需智慧化”将成为未来能源转型的核心方向。其中涉及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当前热议的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二是构建面向未来的新型零碳供热系统,他认为后者亦需引起高度重视。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尤其注意到会议中关于“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的表述。在他看来,这是中央统筹分析了我国资源禀赋、能源结构、发展需要后作出的精准判断。近年来我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持续降低,但当前仍达56.8%。“短时期内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很难改变,推动煤炭与新能源优化组合是解决当下能源结构不合理、逐步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之一。”朱黎阳说。
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电厂火电发电量52227亿千瓦时。有专家估算,若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如光伏发电)替代同等发电量,要增加超3万平方公里的光伏设备——相当于海南省的陆地面积。《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到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康艳兵认为,届时能源的时空格局将深度改变,随着分布式分散式的能源系统日益兴起,电力不仅“从远方来”也将“从身边来”,夏冬季节、昼夜的电力供应与需求负荷匹配运行将发生很大变化,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调峰储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新能源并网的稳定性尚不能有效保障、储能技术尚未取得关键突破,于窗口期打好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的基础就显得非常关键。作为‘压舱石’的煤炭仍需保持一定比例,同时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因地制宜开发水电,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朱黎阳表示。
对于当前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破解的关键难题,朱黎阳认为,一是要提高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提高煤电的灵活性;二是着力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升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和能源安全保障水平;三是要加快实现CCUS等关键领域重大技术突破。当前,二氧化碳驱油、二氧化碳矿化、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等重大技术的攻关和产业化应用步伐正在加快。作为循环经济领域的专家,朱黎阳表示,这些可以实现二氧化碳规模化、商业化利用的创新技术有望将二氧化碳“变害为宝”。
创新发展中赢得先机
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需要相关产业和企业协同发力。会上,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秘书长张大勇将生物质能比喻为“被忽视的巨人”,指出其在碳减排上所具有的巨大潜能——“截止当前,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仅占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5%。而预计到2030年,生物质能各类途径的利用,将为全社会减排温室气体超过9亿吨,到2060年将实现温室气体减排超过20吨。”
碳中和目标下,可再生能源发展要跳出单一场景的模式,立足综合场景,与农林、生态治理、乡村振兴等融合发展。张大勇表示,全社会需要提高对生物质能的认识。比如,发展生物质能可以解决我国城乡各类有机弃物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问题,还能为新时代我国县域经济探索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同时他认为,在未来,生物质能需要长线发展,走一条“农业-环境-能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政策的落细落实也离不开企业的响应和支持。作为国内首个发布 “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的央企,国家电网公司在去年3月即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能源供给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能源消费高效化减量化电气化”。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副总经理樊功成表示,实现双碳目标除了要在能源供给侧构建起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之外,也要在能源消费侧全面推进电气化和节能提效。综合能源服务着重在能源消费侧发力,促进能源清洁开发和高效利用,有助于推动能源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虽然我国综合能源服务起步较晚,但是成绩和影响可以说跻身世界前列。”戴彦德评价道。在对能源服务产业的平台搭建表示肯定的同时,他也对企业助力“从无到有”的重大科技攻关与战略技术创新抱有更大期待。
“不论是科技界、还是产业界,各方都要在既定的双碳目标中找准定位、精准发力,就一定能变挑战为机遇与动力,在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进程中赢得主动和先机。”朱黎阳表示。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