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广东“双碳”达标先锋集结 擦亮“绿建未来”常青品牌

2022-06-08 16:10 来源:羊城晚报 次阅读
 
广东“双碳”达标先锋集结 擦亮“绿建未来”常青品牌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双碳”主题已然成为关注热点。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向着更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

  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在国家“双碳”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积极响应国家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号召,传播广东“科学绿化”和“双碳”发展优秀做法,促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6月8日,由广东省林业局、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绿建未来·2022科学绿化看广东暨广东“双碳”达标先锋战略研讨会在绿意葱茏的广州羊城创意产业园举行。

  碳达峰关键期聚焦绿美广东

  站在2022年的时间节点上,随着全国各地陆续亮出“路线图”和“施工图”,“双碳”工作的思路更为明晰。本次研讨会的举办恰逢其时,既可以回顾梳理广东以“双碳”为牵引、促绿色转型的工作成效,又可以擘画广东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的未来蓝图。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主办方之一,近年来,广东省林业局实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2021年累计植树1.2亿株,完成造林与生态修复192.51万亩,重点造林计划100%落地上图,形成了精确的造林绿化空间数据。2022年广东将全面深入实施科学绿化,完成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190万亩。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广东将“统筹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列入2022年广东省十大重点工作之一。作为全国荒山造林绿化第一省,广东省林业局当前正主动谋划科学绿化以推动林业“双碳”行动大发展。

  2021年1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实施意见》提出三大目标任务:森林覆盖率保持稳定,培育健康稳定的高质量森林生态系统,全面提升森林质量和碳汇能力;城乡绿化美化持续优化,构建美丽宜居的城乡绿色生态环境;生态富民扎实推进,打造复合发展的高质量绿色富民体系。

  “十四五”期间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广东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广东将以建设南粤秀美山川为目标,全面实施绿美广东大行动,用系统思维推动广东林业高质量发展。

  值得期待的是,“绿建未来”将不局限于一场研讨会,而是成为拥有持续影响力和创造力的品牌活动。未来,广东省林业局还将持续开展“双碳”相关产业的多方联动,打造“跨界联动”平台,将“绿建未来”打造成为常青品牌,通过“政府+媒体+高校+企业+行业协会”携手的方式,做好“双碳”战略的“加减法”,算好“绿色账单”,力争为广东实现“双碳”目标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构建绿色低碳经济大有可为

  “双碳”承诺掷地有声,各行各业大有可为。

  除了通过科学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充分利用物质资源,“双碳”目标的实现也意味着碳排放的减量,这离不开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离不开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构建,更离不开每个人绿色生产生活习惯的养成。而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过程中,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及制造业三大行业的转型升级,对于科学减碳的作用不言而喻。

  在能源电力方面,广东稳步推进新能源布局,优化能源结构。例如广东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截至2021年底,广东全省海上风电累计并网总容量突破650万千瓦,同比增长545%。又如广东已拥有完整的氢能产业链条,汇集氢能企业超400家,产业产值超100亿元,涵盖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燃料电池电堆与系统、整车设计、燃料电池零部件制造、应用场景等全产业链。

  制造业的绿色化发展,也是制造业大省广东实现“双碳”目标必须面临的挑战。广东《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推进制造业绿色升级,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产业。从绿色低碳产业的快速发展,到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绿色正在成为广东经济的基底色。

  交通运输是碳排放规模较大的行业领域,其绿色低碳发展同样任重而道远,且与居民绿色消费和出行习惯的养成息息相关。《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制定交通运输领域碳达峰实施目标,加大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在运输装备中的运用。

  践行“双碳”战略汽车产业借势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我国工业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如何在行业内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成为车企亟需面对的新命题,发展新能源车成为公认的破局之道。

  根据中汽数据的研究结果,在乘用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上,传统燃油车碳排放量为241.9g/km,HEV(双擎混合动力汽车)为196.6g/km,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211.1g/km,纯电动汽车为146.5g/km,纯电动汽车较汽油车的降幅为39.4%。

  从消费端来说,“双碳”目标提出后,消费者对低碳排放的新能源汽车需求更加强劲,这也将给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新机遇。以汽车大省广东为例,2021年,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53.5万辆,同比增长155.6%,占全国同期产量的15.1%,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排在全国前列。在制造端,不少车企已推出工厂的碳中和时间表,也在探索燃料减排乃至“零排放”的可能性,将“双碳”战略融入到汽车产业全生命周期中。

  出席此次研讨会的行业龙头广汽丰田就是践行“双碳”战略的标杆企业。据介绍,广汽丰田作为“全擎深化的实干派”,经过12年长足发展,已形成包括混动、插混、纯电共计12款电动化车型,并全面覆盖轿车、SUV、MPV细分市场,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更安心的选择。同时,广汽丰田从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产业链等环节全方位打造车辆绿色生命周期,培育绿色文化,助力国家“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广汽丰田从2008年开始,大规模导入光伏发电系统,随着新生产线等光伏项目投产并网后,预计每年发电量达8100万千瓦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万吨。采用行业首个浓缩液回收工艺,废水100%回收再利用。广汽丰田于2020年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于2021年获评广东首批“减污降碳突出贡献企业”。截至目前,广汽丰田累计环保总投入超10亿元。

  未来,广汽丰田将在产品研发领域不断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挑战汽车生命周期二氧化碳零排放。充分发挥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现地优势,以业内领先的全路径布局,力争到2035年,产品线将实现100%电动化,打造汽车行业升级的低碳化样本,助力中国汽车行业迈入绿色发展新阶段。

  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本次研讨会将搭建起政府和“双碳”相关产业以及产业之间跨界联动的桥梁,实现无边界、多形式的绿色传播,旨在传播广东“科学绿化”和“双碳”发展优秀做法,促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广东建设。

  数据说:

  在科学绿化成效上,40年来,广东累计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11亿多人次,折算植树50多亿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5.6%,为广东构建全国领先的森林生态安全格局奠定了重要基础,推进了生态文明和美丽广东建设。

  20世纪80年代至今,广东省森林覆盖率由30%提升到58.74%,森林面积从6900万亩增加到1.58亿亩,森林蓄积量增长到6.24亿立方米,成为全国最“绿”省份之一,全省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产销两旺”。据广东省工信厅统计,2021年,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53.5万辆,同比增长155.6%,占全国同期产量的15.1%,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进入全国前列。新能源汽车零售方面,2021年广东省新能源汽车零售量为42.6万辆,同比增长151.4%。

策划/统筹:张爱丽 吴珊 执行:林曦 汪海晏 程行欢 陈泽云 黄婷 曹敬 莫晓航 庞倩影 钟凌瀚 蓝景然

文/羊城晚报记者 黄婷 陈泽云 林曦


点赞()
上一条:力促减碳减排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加快降碳步伐2022-06-06
下一条:南方电网:深入推进能源节约与生态环境 保护支撑“双碳”目标实现2022-06-13

相关稿件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克复:“双碳”战略是基于国情和科学论证的目标 2022-06-08
中信银行发布《低碳生活绿皮书》 解构“双碳”时代绿色消费 2022-03-11
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 助力广东实现“双碳”目标 2021-11-22
凝聚先锋力量,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 中国环保品牌集群副主席郑江:企业减碳的任务要素是能源与资源的“加减法” 2021-09-24
“双碳”风吹“绿”大湾区 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 2021-11-26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