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新发布的评估报告,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为“一份向人类发出的红色警报”。世界将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中科院院士、地质学家和气候变化专家丁仲礼在《鲁健访谈》栏目中表示,从人均角度说,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界60年代到70年代期间,随着欧美发达国家把高耗能的产业往国外转移,碳排放那时就已经达到峰值,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目前已经是比峰值有下降的,但是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主要是较高耗能的生活方式,所以要真正达到“碳中和”也并非易事。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想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还是需要付出比欧美发达国家更多的努力。丁仲礼认为,“碳中和”对中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这将是一场涉及广泛领域的巨大变革,需要在能源结构、能源消费、人为固碳三端发力,未来中国的能源系统应如何构建,中国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如何高效充分的利用,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会逐渐找到答案。
2030年之前,中国的碳排放还是会增加的,但是这已经是一个控碳的过程,2030年以后才是减碳的过程。目前中国的光伏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目前能源替代寄希望最大还是光伏和风力,水电与核能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补充。
丁仲礼认为,中国固碳端最主要的潜力,是要靠生态建设。他说,实现碳中和会彻底解决中国大气污染的问题,同时,煤炭、石油都是很好的化工资源,以粗放的方式烧掉消耗掉很可惜,做好能源替代,可以为子孙后代把这些宝贵资源留下来,为中国的长远发展谋福利。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