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在成都第一次见到著名音乐教育家李未明先生,他坐在落地窗前,阳光斜斜地落在他肩上,他的脸清瘦,眼神清澈,声音柔和,举止礼貌而谦逊,他在成都举办了一场普及古典音乐的公益讲座,和音乐爱好者交流至深夜。在进行采访的3小时后,李未明先生即将起飞返回厦门,趁着这次难得的采访机会,和他进行了关于“音乐”本质的对话。
《天府旅界》:您在成都举办的“聆听音乐感受和声”的公益音乐讲座,您是边演奏钢琴,边讲解,您为什么采用这样的音乐分享方式?
李未明:音乐的现场体验非常重要,对我来说,音乐课堂,就是一个大磁场。艺术的教育有别于其他学科,特别是音乐,是充满灵性的,是最直指人心的艺术。昨晚的音乐讲座让人感动,听众有150人,素质高,素养好,我感受到了他们心里有对艺术的真正的热爱。音乐所能打动人心的最细腻的部分,是所有人都能感受的,是无言的,无词的。所有人都可以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分享音乐;音乐带给你的想象,以抽象为特征,所以一定要培养丰富的音乐想象力能力,以及对和声的想象力能力。
这次讲座我主要通过声音(钢琴演奏)来让听众感受知识点,很多理论概念,通过声音来演示、来评价、来判断,让听众通过现场聆听的方式去理解音乐、感受情感;与此同时,在这样的一个特定的时空语境中,讲座者和听众通过音乐本体体悟到了一种同频率的艺术“呼吸”,感受到了一种艺术直觉所带来的情感冲动,从而升华成了一种纯粹的美感。更有意义的是,特定时空中流动中的音乐不仅仅只是音乐本体而已,更多是对其(音乐)所在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一种个性化“独白”,如现场演奏的《我和我的祖国》、《鼓浪屿之波》等等,那是我在当下对新中国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祖国、故乡的真诚感悟;在这里,音乐所要表达的就是我的表达。
中国社会的巨变对音乐艺术的表达(包括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紧随社会大变革,音乐艺术的社会角色也在不断的变化、更新。
作为我而言,借助音乐这个艺术载体,用其鲜活的形式去表达鲜活的当下生活,在“直指人心”的同时,让听众感受音乐艺术真正的美感,并感受音乐艺术在中国具体大变革社会中所应具有的社会功能。
为此,我希望更多人共同推动音乐事业的发展。也期待更多听众走进音乐现场。
音乐就是生活本身
《天府旅界》:您成长于音乐之岛鼓浪屿,您的母亲是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颜宝玲女士,从小的音乐氛围对您有什么影响?音乐对您的人生有什么价值?
李未明:幸运的是,我从小生活在鼓浪屿,一个才1.7平方公里,不到2万人的小岛。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岛,却人才辈出:不仅仅诞生音乐家,还有建筑学家、画家、医学家等。比如体育界的泰斗、中国第一位体育教授马约翰,中国最顶尖的妇科大夫、接生了5万个孩子的林巧稚,还有拼音之父卢戆章、作家林语堂、诗人舒婷等。鼓浪屿著名钢琴教育家李嘉祿是一个渔民的女儿,可以想象100年前鼓浪屿的教育有多发达,普通老百姓的家庭会如此重视文化、音乐、教育。鼓浪屿之所以人才辈出,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我们从小耳濡目染,听到很好的音乐,无形地、潜移默化地、润物细无声地影响你,鼓浪屿岛上,几百户爱音乐的家庭,经常在周末举办家庭音乐会,亲戚朋友、音乐家,走到一起,演奏音乐、聆听音乐,完全是自发的、宽松的。
音乐就这样亲近你,不是为了考级,也不是为了拿一个证,音乐已经是生活不可分的一部分了,这就是鼓浪屿的文化特色,我从小在这样的氛围里长大,音乐就是生活。有一次记者问我:“音乐之岛”鼓浪屿的音乐表现在哪里?我回答他:在鼓浪屿,
音乐无处不在。鼓浪屿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它的文化、音乐,俯拾皆是,你会从空气、建筑中感受到。如今,鼓浪屿钢琴节、音乐节也是持续举办。在我心中,鼓浪屿是一座奇特的小岛、是我深爱的家乡。
在鼓浪屿上,生活就是在“音乐”着,音乐就是在“生活”着,音乐与生活从来都是水乳交融在一起的。我们常言到,音乐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但在鼓浪屿,音乐不仅仅只是生活的一种方式而已,音乐就是生活本身!音乐艺术所努力追寻的那种极致的美感和浪漫,铺满了日常琐碎的生活,让世俗的人间烟火也浸染着艺术独有的那种灵动和对生命的独特感悟。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孩子,是极度幸运的。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幸运儿,正因为有着如此幸运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感受,故而,就想通过音乐讲座的方式,将自己对音乐与生活关系的认知,传达给不同的听众;也希望听众像我一样,拥有一段“音乐即生活、生活即音乐”的美好的人生旅程。
《天府旅界》:您从事音乐教育这么多年,您觉得音乐教育有什么特点?
李未明:音乐所赋予人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音乐恰好给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因此,音乐教育需要强调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能力。
首先,向学生推荐世界上最优秀的音乐作品,杜绝粗制滥造、低级趣味的音乐作品。其次,引导学生在美好的音乐中,进行自由的艺术想象,从而提高学生们想象力能力。再次,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艺术想象与学生自己独特生活经历关联在一起,将想象置于坚实的“土壤”之上。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就是将艺术想象力与创新教育关联在一起,想象力是创新力的“前奏”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力,我在高校教学中、在社会教育中,我特别强调钢琴“即兴演奏”的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即兴演奏”对创新思维有很大帮助,是人最自然,最本能的灵感流露;即兴演奏的音乐的来源于心里,传统的音乐演奏来源多是固定的乐谱。即兴音乐在心里、头脑里构思,马上将灵感化为音乐,手里弹出来。即兴会启迪思维,会培养创造性思维。即兴演奏强调的是探索的过程,不在于追求完美,而是在探索中有了收获、启发、有了创作的灵动。
从这个意义上说,钢琴“即兴演奏”较好地解决了教育过程中想象力和创新力培养的现实问题;既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方式,也是一种实在的教育理念,获得了好的教育效果。
《天府旅界》:现在许多家长让孩子学习音乐,是为了考级,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李未明:学习音乐不能带功利的目的,让音乐教育回归“音乐”自身。这是我们这个时代音乐教育必须直面的一个严峻问题。现在很多教育现象违背了教育规律和艺术规律,必须努力去改变这种现象。让孩子从小感受到音乐的美,音乐的愉悦,让美好的音乐伴随孩子成长,这才是目的,教育包括三方面: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形成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其中家庭教育尤其重要,要建立孩子对音乐良好的审美,这需要家长和教师的耐心引导。
启发式教育永远比高压教育好
《天府旅界》:听说您的音乐讲座几乎都有观众现场提问环节,课堂上也会鼓励学生发问。您为什么如此重视和观众、学生的交流?
李未明:每次讲课,我和学生都会平等交流,我很鼓励他们提问,他们的提问会启发我的思考,我会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在想什么,我应该教一些什么,所以每次都有提问这个环节,我从来都是像朋友一样和学生交流。在课上,我允许并鼓励学生提意见,允许学生批评我。一首曲子,从旋律、和声、结构、演奏、技能的角度都可以有不同的审视,每个人有不同的解读;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理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对孩子的教育有千百种方法,因此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尊重教育规律办教育,尊重艺术规律办艺术,启发式的教育永远比高压的教育好。
后记:李未明先生是厦门鼓浪屿人,音乐教育家。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原副院长,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原副院长,福建音乐学院原院长,获国家曾宪梓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应邀赴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台湾师范大学等全国90多所高等院校讲学及德国、意大利等多国学术交流。
李未明先生穷其一生,都在努力探索音乐艺术教育的规律,以便能够吻合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现状。4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各方面的巨变对各类教育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过去一些好的传统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指导思想难以完全适应于新时代新形势;同时,新时代新形势下产生的新的教育问题又急需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来与之配合。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语境中,李未明先生通过几十年的辛苦探索,试图追寻一种新的能够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模式,并通过这种模式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贯穿其中,便于能够“辐射”到更多的受众。本次采访中,李未明先生对“音乐”本质的定位,对“音乐教育”的认知,既是他的个人观点,同时也折射出了他的人生理想:生活在纯粹的音乐艺术中,感受艺术之大美,从而体悟人生之大美;并将这种“大美”传播给大众,引导大众走向“大美”之大道。音乐所能打动人心的最细腻的部分,是所有人都能感受的,是无言的,无词的。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