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方岳在《立春》中曰:“冰丝玉缕簇青红,已逗花梢一信风。梦到谢池新雪尽,暖烟含雨绿匆匆。”此诗表达的是:梅花在冰天雪地里绽放,犹如报春的使者在春风中传递着花开的春汛。大地回春,谢公池冰雪消融,烟雨迷蒙中暖春的脚步匆匆降临人间。立春,其“立”的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是“四时”之始,也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现行的是依据太阳黄径度数定节气。每年公历2月3、4或5日,太阳到达黄径315度时为“立春”。今年(农历癸卯年)有两次立春,第一次立春时间,2023年2月4日10:42:21,星期六,农历正月十四;第二次立春时间:2024年2月4日16:26:53,星期日,农历腊月廿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立春”由春季开始之意。在我国古代以“春为岁首”,立春称为“春节”,而农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1912年,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采用公历作为国历。原农历(阴历)元旦及正月初一改称“春节”,而“立春”从此不再称为“春节”。由此而说,“立春”既是节日又是节气,它既代表四季更替之序,又代表一年的复始。春是希望的起点。
中国传统节日时间还是以农历为准。立春是从天文学角度划定的,而气象学上,则以连续5天平均气温在10度以上才为春季的开始。二十四节气的划定,其实只是立意,人们往往以立意超前而物候滞后的方式走过生活岁月,立春也不例外。一般说来,立春在“六九”前开始,农谚″春打六九头“。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经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成的春季。立春,最显著的特点是万物有复苏的迹象,尤其在我国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以南地区,明显感觉到早春的到来。唐代顾况有《山经柳》诗曰:“宛转若游丝,浅深栽绿崦。年年立春后,即被啼莺占。”此诗描写的正是早春景象。然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春”对于长江以北多数地区而言,只是步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很难见到唐代贺知章所描写“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景象。此时春姑娘手持神剪开始北上,直到四月上旬才到达黄河流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画面才会出现。
立春的习俗活动由来已久,且丰富多彩,大概要追溯到3000多年以前。立春的风俗活动不仅民间盛行,官方也十分重视。据《礼记·月令·孟春之月》记载,每年立春之日,皇帝都要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郊迎春。民间则有演春、迎春、报春、送春帖、鞭春牛、咬春、吃春盘、剪春幡等迎春活动,现举例其中几项,以说明活动之丰富。
其一,鞭春牛。古时大人让小孩着青衣戴青帽,逐户送上一张春牛图或迎春帖子进行报春,以提醒人们,春天来了,要抓紧合计全年农事,以不务农时。此时,会有许多地方举行“鞭春牛”的仪式,即“引春牛而击之”,又称“打春”。无论鞭或打“春牛”,都是为了提醒人们别忘“一年之计在于春”,赶紧农耕,发展生产。唐代元稹《生春》诗曰:“鞭牛县门外,争土盖蚕丛。”宋代仁宗皇帝则颁布了《土牛经》,以教育民众顺应天时,更加促进了“鞭春牛”习俗的兴起。
其二,咬春。立春这一天,农家一般都会食用萝卜、生菜,以及葱、蒜、芥、姜、韭等五种菜蔬拼成“五辛盘”,又叫“春盘”。因为这五种蔬菜辛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一个“咬”字,咬的是心情,更是在心底埋下了一种吃苦精神。唐代杜甫《立春》曰:“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这其中描写的正是“咬春”活动进行时。
其三,吃春卷。春卷是用小麦粉糊煎成的薄饼,而后再卷入豆芽、韭黄、菠菜、粉条、鸡蛋等食用。人们用这种方式怀念家乡、思恋故土、期盼年丰。有诗曰:“吃了饺子煮汤圆,赶到二十吃卷卷,神邸在上叩头拜,五谷丰登祈丰年。”
立春也有三候。初候东风解冻。“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然气温,故解冻。”意思是说,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二候,蛰虫始振。《逸周书汇校集注》曰:“蛰虫始振,即《小正》所谓正月启蛰也。”意思是,此时冬天蛰伏的虫子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身体也随着气温的回升慢慢回暖,有的开始苏醒了。三候,鱼陟负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鱼陟,负冰陟升也。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此时,在水底闷了一冬的鱼儿感受到了上层的温暖,开始向水面游动。由于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化的碎冰,就像鱼儿背负着一般。
立春,开启了新的年轮,万物复苏,气象更新。在这“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时刻,我们应该惜春、恋春、拥春、耕春。宋代廖行之《立春》曰:“随意幡花剪缀新,杯盘草草簇芳辛。还欣好景平生事,赢得旬馀分外春。”借春光春色春风之美,让我们乘春而上,看春色满园,盼前途似锦。
啊,朋友请珍惜春之暖、春之情、春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