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力量,切实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可持续创新,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要举措。鼓励企业可持续创新包括两层内涵,一是增强企业创新的韧性和可持续性;二是鼓励企业以创新来加快制造业绿色转型。
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主席蒋颖认为,目前,专精特新企业在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赋能创新的数字化水平、绿色化发展方面仍面临挑战,需要更大力度的政策引导。具体来说,专精特新企业在可持续创新方面主要面临以下挑战:
一是专精特新企业兼具创新驱动和中小企业两大特征,因而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资源相对不足。这些企业对高端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需求较大,同时又要投入比大型企业更高的工资来吸引和留住人才,因此人才供给和成本压力较大。另外,专精特新企业研发投入需求较大,且在资产抵押、信用记录方面并不占优,再加上疫情对现金流的冲击,资金问题也影响企业可持续创新。
二是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水平较低,制约企业创新的效率和可持续性。这些企业对“数字技术能降本增效”都有共识,但实践中“不敢转不会转”仍较为普遍,调研显示三成专精特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仍处于探索阶段,达到深度应用的仅占一成。从供给侧看,专精特新企业行业垂直度高,通用泛化的数字化产品难以满足需求;从需求侧看,前期投入成本大、实施效果不明确、数字化人才不足,都影响企业转型的积极性。
三是政府对专精特新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引导力度可以进一步加强。我国在对专精特新企业认定过程中,仅对“小巨人”企业明确提出了“绿色化发展”的要求;且在具体评价指标上,只需满足“取得相关管理体系认证,或产品通过发达国家和地区产品认证”,其中包括并不聚焦环境管理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对绿色化发展的考量并不大。
为此,蒋颖建议:
首先,从人才培养和招引上对专精特新企业做出倾斜,并帮助企业降低研发成本和提升融资效率。例如,鼓励高校及时在专业和课程上做出调整,并引进具有产业经验的校外专家,在更多新兴产业和垂直领域培养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针对在专精特新企业工作的中高端人才,提供更友好的落户政策和子女入托入学服务;鼓励高校、研究机构、大型企业向专精特新企业共享实验室,降低企业研发成本;鼓励开发基于知识产权大数据的智能化价值评估工具,提升知识产权融资效率。
其次,从供需两方面给予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更多政策资源,提升企业数字化的能力和意愿,增进创新效率。一方面,增强数字化服务的普惠性和专精度,地方中小办可以牵头搭建面向专精特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除了提供政策指导,还可通过采购领先服务商,免费提供数字化诊断和路径规划服务;尽快发布聚焦重点细分领域、重点应用场景的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和示范案例,并定期动态更新,减少企业摸索时间。另一方面,以财政手段降低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例如研究制定“数字化转型费用”纳入研发费用范围指引,鼓励更多地方财政对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项目进行贷款贴息,并加大现有贴息力度。
最后,健全对专精特新企业认定中的绿色评价指标,并对绿色化发展领先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在专精特新认定标准中,增加企业获评国家级或省级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得分项;并可在现有专精特新企业中,开展“绿色标杆企业”遴选,在政府采购中获得优先机会,地方政府也可对“绿色标杆”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更优惠的奖补政策,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加快绿色转型。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