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下称“二院”)院长宋晓明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自主创新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基因”和重要法宝,从白手起家到开创“两弹一星”的丰功伟绩,到成功开展载人航天和重大武器装备建设工程,中国航天始终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置于首要位置,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航天科技创新成果应充分产业化造福国家和人民,主动融入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丰硕科技成果源于创新体系
中国第一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中国第一型潜地战略导弹武器系统;中国第一型陆基机动地地固体战略导弹武器系统;中国第一型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中国第一型中高空、中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第一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第一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用新型专利……这一连串可公开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可管窥二院自主创新的历程。二院4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其中2007年、2008年连续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创国内该奖项获奖先河。
宋晓明说,二院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围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二院逐步建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了“聚焦传统领域、开拓新兴领域、布局前沿领域”的专业技术体系,不断加大重大前沿技术攻关,形成30多个领域、200余个方向的专业结构,支撑和推动武器装备的发展和更新换代。
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人才,一直以来,二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抓住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点,先后出台了“技术、技能、管理”三支队伍职务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了以“科技人才成长计划”“创新团队拓展计划”和“精品培训资源建设”等为代表的人才强企2.0战略。对外与政府、高校合作组建创新实践平台,并成立多个院士工作室,有力促进了各层次科技人才的快速成长,造就了一批以“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陈定昌为代表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队伍。
宋晓明介绍,保持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坚持系统观念,加强源头创新。二院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奋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现代产业链“链长”。坚持问题导向开展科技攻关,加强应用牵引的基础研究,不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合力攻坚,努力实现核心技术和产品的自主研发,支撑防务装备产业创新发展。二院持续优化创新平台体系,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构建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打造一批新型共性技术平台、成果孵化平台、产业培育平台,推动全产业链融通创新。“作为国防科技重要力量,二院理应自觉扛起科技自立自强的顶梁之责,着力打好关键技术攻坚战,有效解决‘卡脖子’问题。”
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国计民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宋晓明表示,二院近年来加速推进产业化发展,大力推进“百亿产业集群化发展工程”,在航天产业、雷达产业、信创产业、智慧产业等领域持续发力,优化科研生产布局。利用在探测跟踪、指挥控制、制导控制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在履行好强军首责的基础上,他说,二院会推动航天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国计民生,用科技的力量服务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航天产业助力航天强国建设。围绕国家航天重大工程、民用航天、商业航天等精心布局,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多次助力天宫和神舟完成“太空之吻”,“回收一号”圆满完成神舟飞船和嫦娥五号的回收保障任务,星载原子钟、尿处理子系统等多型产品助力载人航天、火星探测、北斗导航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务圆满完成。我国首条小卫星智能卫星生产线首星下线,2020年,突破11项卫星智能生产线关键技术,二院成功开展我国首次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5G+物联网海上通信试验,并建成国内首个小卫星科研生产基地——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着力打造以“聚合、开放、共享、创新、普惠”特征的卫星产业生态圈。目前,二院正在规划超低轨卫星星座建设,首发星预计今年9月具备发射条件。
航天“气象+”服务百姓安康。气象雷达的工作是“追云逐雨”,给大气中的风场和云层做“CT”扫描,监测天气状况,获取实时气象要素,实现精细化探测。从创新技术到创新行业标准,从国家战略保障到人民健康服务,二院的航天气象装备服务边界不断扩展,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测风、测云、探空综合探测领域系列化产品,以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优异的探测能力,产品覆盖全国各地,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内外重大赛会保障、台风暴雨等应急抢险救灾中广泛应用。二院还将气象雷达与智慧城市、大数据相结合,打造面向“空、天、地、海”一体化的专业综合气象仪器装备和服务供应商,气象雷达、自动气象站等多型气象产品为北京冬奥会气象观测提供“百米级、分钟级”数据服务,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航天医疗打造健康中国。二院打造高端医疗装备“大国重器”,实现具有航天特色的“专精特尖”装备自主创新。航天长峰联合十家国内顶级单位的团队,在2021年取得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ECMO系统研发”项目立项。据宋晓明介绍,2022年底项目组研发的国产高性能ECMO全系统功能样机,在实验羊身上历时14天良好运转,取得了多项里程碑式的突破,高效缩短了临床预充时间,长效抗凝血涂层等核心材料得到了有效验证。在今年2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二院航天长峰“加强高端医疗设备攻关”作为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创新的好故事好案例被“点赞”,“国资小新”进行专题报道。
智慧产业领域多点开花。二院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聚焦智慧公共安全和智慧园区两大子集群,在智慧检务、智慧安保、智慧城市、智慧边海防建设领域进行产业化探索。智慧安保构建“远可探、中可管、近可打”的纵深防护体系,实现对地空、地面和地下三大区域的防控覆盖,融合、可视、智能、协同、移动的新型安保智慧模式,构建了安保信息集成平台,将前端视频与三维地图自动拼接融合为一张三维实景超级地图,同时利用AR技术对治安防控要素资源进行立体挖掘、智能标注刻画,实现对目标区域的数字化全景监测,作为重大赛事活动安保项目总承包商,出色完成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博鳌亚洲论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国家重大活动的科技安保任务。二院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攻克法治数据知识化、政法智能协同化、市域治理数字化等关键技术,以深圳市为样板,建设市域社会治理人口智能库大数据平台,完成了180余项数据标准化和融合处理,助力深圳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提高。二院203所开发的新型智慧市政项目已在六十余个城市落地,传感设备应用于雄安新区和首都核心区域。二院在智慧水务领域先后承建了成都金牛区智慧水务、重庆跳蹬河智慧水务等一批重点示范项目,实现了问题处置由末端治理到源头治理、由事后处置到事前预警、由见子打子到整体智治的一系列转变。
为信创产业发展贡献航天力量。当下,信创作为国家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的基础,在各行各业数字化升级中发挥着“发动机”作用,已成为国家经济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发展的关键。为全面支撑重点数字政府建设和行业数智化转型,二院开发以“天熠”品牌为代表的桌面终端、办公应用系统等软硬件产品,打造了国产云生态体系,助力党、政、军及企业用户数字化转型,以航天技术为信创产业发展注入动能。据了解,在2022信创产业分类排行企业榜单上,二院706所位列信创PC整机企业排行和信创服务器企业排行前列,用户覆盖60余家中央直属机构和国家部委、31个省市自治区及30余家中央企业,已成为国内产品形态最全、体系最完善的信创产品供应商。
弘扬航天精神 建设航天强国
谈及二院未来发展时,宋晓明谈到,二院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新二院”,并从五个方面描绘“新二院”蓝图:空天防御占据新高度,科技创新跑出新速度,产业发展呈现新广度,数字航天展现新力度,深化改革开拓新维度。
“新二院”发展规划的五个方面有具体的阐述说明。空天防御占据新高度,是指作为国家空天防御总体单位,勇攀世界一流高峰,当好国防科技工业排头兵。科技创新跑出新速度,要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推动二院步入国家创新型企业前列。产业发展呈现新广度,是强化核心产品自主研发,做强做优做大雷达等支柱产业,积极培育高端医疗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打造产业发展新动能。数字航天展现新力度,是构建智慧企业管控体系,打造出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引擎。深化改革开拓新维度,是持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与“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相适应的先进管理文化和管理模式。
宋晓明说,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二院大力传承发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和探月精神等航天精神文化,将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航天事业的热爱,转化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不竭动力,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展现听党指挥、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实力担当。
历经60余年的建设,二院已从国家导弹武器控制系统专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成为国家空天防御技术总体研究院,集开发、研制、生产、试验和服务为一体,以系统总体技术、体系研究和系统集成技术为主导,以微电子、光电子、机电技术为基础,在精确制导、雷达探测、目标特性及目标识别、仿真技术、军用计算机及共性软件、地面设备与发射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领域均具有雄厚技术实力。面对未来,二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贯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战略部署,以世界一流的技术和产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国防建设、服务国计民生,以“新二院”建设支撑航天强国建设,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航天安全防务研究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航天力量。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