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年末之际,新春将至,旨在“弘扬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山东广播电视台企业家新年思享会尖峰对话”在泉城济南举行。数百位企业家、专家齐聚,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想盛宴。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莫干山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联席主任常修泽就企业家在2021年面临的困难境地;2022年企业家该如何发挥才能和才智,完成企业家使命;政府和社会如何保护、尊重企业家,增强企业家的信心,发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等问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本文摘自常修泽在企业家新年思享会尖峰对话中的讲话,有删节。
回顾2021年:前高后低,腹背受压
我调查了7个省和2个直辖市,根据调查,2021年对企业来讲有起有伏,也是比较艰难的,我归纳成8个字:“前高后低,腹背受压”。
什么叫“前高后低”? 2021年前半年,企业的经营和整个经济发展还比较稳,而且指标也比较高,当然这与2020年上半年疫情比较严重、基数比较低有关。这个指标,指整个GDP增长率,一季度超过10%,二季度是8.4%,但是从三季度开始,增长的势头就开始下滑了,下滑到4.9%。第四季度统计数据还没出来,但是迹象表明,增长的速度放缓了。前边增长率比较高,后面开始逐渐向下行,叫“前高后低”。
什么叫“腹背受压”?主要是两方面受到压力:一方面,需求出现了收缩的现象。这是由于疫情以及国际、国内的原因交织在一起,因此使需求方不算旺。需求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消费需求,二是投资需求,三是出口需求。出口方面由于国际形势影响,虽然还在进行,但是市场受到压力。国内方面重点是消费需求不足,因为老百姓的收入没有及时地跟上来,加上疫情影响,企业的腹部就受到了压力。另一方面,供给方面的冲击。主要是原材料和能源供应的压力。
具体到供给方面,一是大宗商品的价格,特别是国际性的价格上升导致我国企业的成本明显上升,利润空间相应地缩减。二是原材料,特别是能源方面供应不足,使企业经营受到掣肘。三是供应链,由于国际因素的影响,供应链出现了某些断裂。比如芯片,据我了解,有一些高新技术企业芯片供应中断,使整个生产体系受到影响,这些都是外部带给企业的冲击。
另外,还有内部的冲击。内部就是国内的,有些地方搞“运动式”做法,比方说减碳,碳达峰、碳中和本是个好事,是个非常重要的目标,但是不能采取搞“运动式”的“碳冲锋”的办法。另外,有些部门由于财政紧张,就到企业去“找事”,以“罚款”的名义再收费,这样也给企业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负担。这些都是来自内部的冲击。
中国企业有3000多万家,情况也不完全一样。在这种比较复杂而且严峻的形势下,很多企业等于是“咬着牙”挺过来了。这一年走的也不容易,很不平凡。
展望2022年:保住“青山”,稳中求变
2022年,我给企业的建议是“保住青山,稳中求变”。为什么说“保住青山”?因为今年的形势如果接续2021年第四季度状况继续运行的话,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在预期转弱的情况下,形势还是比较严峻,要设法保住自己企业的“青山”,只要是青山不倒,就有机会。
我们要稳住,怎样才能稳住?首先从企业的经营者来说,要和公司的全体员工上下一心,同甘共苦。发扬当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精神来克服2022年遇到的困难。另外,我们还要开拓市场,从开拓中寻找市场的机遇。机遇还是有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了要为企业创造有利的环境。比如,要减税、降费,还要在信贷方面解决“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等。
企业家还要关注高新技术的革命,特别是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这里面会产生很多新的领域。在新技术革命面前还有很多商机,只有保住青山,才能赢得未来,所以要稳中求变。
具体来说,稳中求变,指的是市场求“新变”,第一,要有新的产业,向新的产业领域推进;第二,如果产业定好了,可以发展新的业态;第三,探索发展新的商业模式;第四,要有新技术。所以,第一步保住青山,先活下来;第二步“不能躺平”,还要“稳中求变”。要变什么?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技术,这些都是值得探索的。通过发扬“卧薪尝胆”的精神,克服暂时的困难,才能真正赢得未来。
建议:四措并举发挥企业家创新精神
“企业家”这个称号是一个很神圣的称号。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对企业家有一个很科学、严格的定义,指有创新思想,并有创新业绩的经营管理者。这里面的关键词是什么?就是创新,干别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人无我有”,或者说别人做得比较一般,我做的“卓越”,质量比你高。创新是企业家的灵魂。
我在三年前主笔出版过一部书叫做《所有制改革与创新》,里面专门有一章写企业家,首先界定了企业家的科学定义,分析企业家在中国经济当中起什么作用,担负着什么使命。
第一条,从改革来说,企业家是开拓者。中国过去是计划经济体制,是企业家率先从计划经济体制的企业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带领企业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所以他们是新体制的开拓者。
第二条,从开放来说,企业家是高水平开放的推动者。山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山东的烟台、威海、青岛、日照等都是沿海开放城市,即使是内陆城市济南、淄博、潍坊、临沂等等,现在也开放了,由沿海走向内地。在这种开放的条件下,企业家是高水平开放的推动者。
第三条,从经济发展角度来讲,企业家是企业经济发展的组织者、协调者和整合者。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有这样的论述,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今天在我们的企业里面,企业家就是乐队指挥。
如何增强企业家的信心,发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首先,要保护企业家的“三权”。
2017年1月10日,我给国家有关方面写了一个报告,报告题目就是《关于保护和发挥企业家精神的七点意见》。报告中提到应有招、有措施地保护企业家,尊重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的才能和才智。
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讲得很好,很深刻,很有针对性。
孟子在《孟子·滕文公上》说,“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 意思就是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我觉得当前怎么样稳住企业家队伍,怎么样增强他的信心,首先要从保护他的“三权”、尊重他的权利开始。
其次,就是“两平一同”,公平竞争。无论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外资的,我们都应一视同仁,都是“两个平”:第一,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第二,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一同”是指“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但根据我的调查,现在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还有一些不公正的地方。比如,民营企业贷款是比较难的,还有土地等方面,也是困难之所在。既然想发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定要公平竞争。
我在2010年到山东调研时,看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后得出一个结论:“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后来我提出一个观点——“共同经济基础论”:“他们都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的经济基础”(见《包容性改革论》一书)。
我主张要从两个方面看中国经济,一是从经济运行指标看,民营经济占了很大的比重。现在有一种说法,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经济总量,7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80%以上的就业岗位以及90%以上的新增就业。据我了解,2021年1至3月,民营经济创造的税收还不只是50%,已经达到60.8%了。所以从经济运行指标来看,民营经济已经占了大头。
但是从资产的存量指标来看,还是国有资产占大头。国有资产包括四大部分:经营性国有资产、金融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以及资源性国有资产。从存量资产来说,还是国有资产占大头。
正因为这样,所以我说这两种经济是相得益彰、共同发展,我们要“包容国有与民营”。
现在更应该讲包容,不是国有排斥民营,也不是民营排斥国有,两边都不该排斥。但现在存在的问题,还是排斥民营的比较多一点。因此,我们想要真正地发挥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的积极性,一定要把一碗水端平,要认识到他们都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基础,即“共同经济基础论”。
第三,从政府来说,就是两个字——“亲”和“清”。“亲”就是政府对企业,特别是对民营企业家,要把他当成亲人。第二要清白,不能像有些地方不清不楚。
浙江省政府有一个八字方针,即“不叫不到”,企业自己能经营好,政府不必去干扰,不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随叫随到”,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了,政府就是企业的服务员。
第四,整个社会要有一种容错机制。因为企业家是创新者,前面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因此在创新的过程当中难免有失误。所以要有一种容错机制。社会对企业家要宽容,要包容,而对于企业家本身来说,也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社会越宽容我、越包容我,我自己越要自觉,越要上进,这样才能互利双赢。
所以,保护企业家要从这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保护企业家的“三权”,二是公平竞争,三是政府的“亲”和“清”,四是要宽容,要有容错机制。从企业家来讲,也要提高自觉,提高自己的素质,这样整个社会就可以形成企业家与员工,企业家与社会,企业家与政府良性循环的好的营商环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