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节火出圈的北京冬奥会,展现了一个关于复兴征程的中国故事,一个中国人由内而外走向“文化自信”的当代出场式。奥运会作为当代世界传播规模最大的全球盛典,它不仅是一场体育的盛会,更是一场全世界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们欢聚一堂的世界文化“嘉年华”。春节作为中国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全球华人和喜欢中国文化的各国人士欢乐喜庆的中华文化“嘉年华”。
北京冬奥会人文遗产
2022年2月4日晚,世界沸腾,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二十四节气的倒计时中开始,从“雨水”到“立春”,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展现了中国数千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之后,绿色的“秧苗”长了起来,随风摇摆,变成蒲公英,被孩童轻轻吹散,化作“立春”造型的烟花在鸟巢上空绽放,瞬间燃爆现场。接着,“黄河之水天上来”,从鸟巢“碗口”倾泻而下,铺满全场,一方水从中央升起,凝结成晶莹剔透的“冰立方”。几名冰球运动员挥杆击“球”,“冰立方”逐渐碎裂,巨大的冰雪五环渐渐露出真容,缓缓上升。几个冰墩墩共同推开场地正后方的“中国门”,开幕式大屏幕上出现了月亮,而这正是当晚的月相。“你抬头看,我邀请全世界共享今晚的月亮。”这一刻,我们才明白什么叫作“看遍世间繁华,方知国色倾城”。总的来说,北京冬奥会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将从“雨水”到“立春”的二十四节气流转,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诗句,创造性地呈现在冬奥会开幕式中,实现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国文化新的融合。
历史总是眷顾那些人类首次的开拓者。2005年,科考队员在新疆阿勒泰汗德尕特乡的山涧洞穴中,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古阿勒泰人脚踏滑雪板、手持单杆滑雪狩猎的岩画。这是迄今为止我们发现的中国冰雪运动的起源地。
翻开史书,查点冰雪行迹,我们发现中国有关滑雪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大禹时期。《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治水的时候四处奔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橇,据《史记正义》解释,“形状如船而短小,两头略微翘起,人曲一脚,在泥上行进”,后来被改造成在冰雪上行走的工具,这就是雪橇。中国古代北方,渔猎民族称冬季使用的滑雪工具为“木马”。它分为两种,一种可以在雪地上滑行,叫“踏板”,后来发展为滑雪板;另一种可以在冰上滑行,又叫“乌拉划子”,即初型的滑冰鞋。
我国的滑冰运动出现较早。《宋史》上就有皇帝“幸后苑,观冰嬉”的记载。冰嬉,即各种冰上活动项目的统称。这项活动在清代甚为流行。乾隆年间宫廷画家张为邦、姚文瀚所绘的《冰嬉图》和金昆、程志道和福隆安绘制的《冰嬉图》,都如实地反映了当时宫廷冰上表演的盛况。当时皇家每年冬天都要从各地挑选上千名“善走冰”的能手入宫训练,于冬至到“三九”在太液池上表演。从《冰嬉图》中,可以看到每人表演时还要做各种动作:有花样滑冰动作,杂技动作,还有军训性质的溜冰射箭等动作。
中华文化历经五千余年,是世界上唯一从未间断、绵延至今的人类文化瑰宝。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相结合,以中国文化精华来丰富发展奥林匹克文化,凸显了北京冬奥会独一无二的历史价值,也是北京冬奥会对当代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的新贡献。
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新融合
遵循奥林匹克精神,北京冬奥会提出了“共享办奥”“开放办奥”的理念。奥林匹克运动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交融互惠的现实平台,多元创造、对话交往、和谐共存、共同参与,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理念。奥运会是各国文化进行交流的盛会,它构建了世界各民族文明、文化、体育与艺术之间对话、交流、沟通的巨大平台。
对于人类多元文明的崇仰、保护和发扬,是顾拜旦以来奥林匹克人最深层的意念,他们热爱自己的文化、文明,也渴望了解其他民族、其他地域的文化和文明。北京冬奥会让世界再次认识中国,传承久远的奥林匹克文化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进行了又一次对话、交流,世界各种不同文化与中国古今文化获得了再一次交汇的新机遇。
尤其是,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适逢中国春节。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成员们在这里一起感受“春节+奥运”的双重喜悦,各国朋友在这里一起过春节、看奥运、赏冰雪、庆团圆,这是古老东方文化与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完美融合,是奥林匹克“更团结”的生动体现。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融合,在融合中才能进步。这既是对世界文明新的阐释,也是对奥林匹克精神新的启示。
奥林匹克文化起源于西方,但是奥林匹克文化交流却具有全球意义。奥林匹克所倡导的生活是人类竞争、奋斗、失败、成功的生存状态的集中体现,奥林匹克文化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体育运动,更是促进世界和平、社会进步、人类团结友爱和提倡公平、公正的一项国际社会文化运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奥林匹克运动是全球运动员展示自身成就的最大平台,奥林匹克精神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北京冬奥会集中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实质,表达了世界各国朋友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也展示了中华儿女面向世界的博大胸怀。
国际奥委会体育总监基特·麦康奈尔在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组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一些非常出色的运动员,在这里经历了训练期,经历了比赛。他们通过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反馈是,这里的训练场地和比赛场地都非常好,人工造雪也特别棒,这是确保他们顺利进行比赛的关键。这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奥运遗产,中国正在为冬季运动建立一个真正的遗产。随着中国工作人员在所有这些场馆的经验,我们将在未来几年感受到中国带给世界冬季运动的意义。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2000多年来,从地中海到太平洋西岸,两个“嘉年华”首次因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相遇,融合成一个人类文明快乐的节庆盛典,这是人类千年难遇的文明缘分,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完美融合,更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更团结”精神的最佳体现,必将迸发出无比灿烂的文明之光。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