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原总干事、全球化发展工程主任王者林
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原总干事、全球化发展工程主任王者林:
发现园区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力
园区在21世纪是一个伟大的名词,一个闪耀的星宇,在美国有硅谷,而在中国有深圳和中关村等等座落在神州大地的闪耀的星宇。园区模式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反映着我们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成功和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对全世界文明发展的意义,中国不但实现了园区的建设成就,同时我们发现了园区将会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力,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功是以数以万计的园区为标志的成功,而中华民族的复兴也将会是在全球各个角落闪耀的东方智慧。
“一带一路”的园区先导模式和园区建设模式,将是赋予我们的最伟大使命和诱人的机会。实施“一带一路”,共建产业园区,影响中国,影响世界,影响未来,这是中国产业园区的使命和责任,肩负着“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和伟大中国梦的希冀,我们和园区一起走在路上。
秦金玮中国非洲经贸投资促进会执行会长秦金玮:
政策利好加快非洲开发合作
对非经贸文化工作在近几年经历了“由冷到热”的转变。过去六七年内,国家对非的政策有限,国内对非洲的了解也不够深。但近几年发生了变化,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任以后的首次出访就选定在非洲;2014年,国家总理李克强、政协主席俞正声考察了非洲多个国家;今年1月外交部部长王毅到非洲访问。国家领导们的密集到访,突出显示了国家对非的重视和友好。
去年5月,我们与刚果(金)政府合作规划建设中国商贸工业城重点项目。此外,还同马达加斯加签约建立海洋科技工业城。考虑到非洲众多国家缺乏电力、建材等基础建设,我们先后在工业园区建设了发电厂、水泥厂,在此基础上加建了商贸城和房地产。期间我们也将马达加斯加优势的红木、水产品加工输出到中国等其他国家。刚果(金)的消费价格相对非洲其他国家较高,因此顺势设立了商贸物流、科技农业、休闲娱乐等几大业态。
合作当中,我们同众多的经济园区、企业家精英联合将更多优质产能转移到非洲,同时也引入了很多先进的园区模式。今年,中非国际博览城在枣庄建成,现在已与非洲10多个国家签订入园协议。今年12月开展以后,非洲50多个国家在中非国际博览城设立展馆展区,到了中非国际博览城,能了解到非洲50多个国家的国情、人文风情、矿产能源和招商项目。这成为下一步对非经贸合作投资的桥头堡。
曹保刚中非莱基自贸区董事长曹保刚:
海外园区是国际产能合作平台
中国政府支持中国企业在海外建立园区,中国企业在海外也很努力,建立起了100多个园区。但是真正能够把中国制造、创造、产能合作做好的,目前为止尚没有。我认为要在海外建立园区,应该要把握三个方向:
首先,园区所在国要选到位,同中国的政治要密切互信;所在国家要有一定的经济体量;所在国家支持园区建设。其次,国家在海外建立的园区,应该作为中国创造国际产能合作的平台,同时也应成为园区所在国经济发展的平台,为所在国经济发展助推,否则园区很难实施起来。最后,进驻海外园区的企业要有一定的实力和信心。国家支持企业建立海外园区,政府来搭台,企业来唱戏,企业是这个园区的主导,按照市场规律来发展。
莱基自贸区在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尼日利亚,园区占地3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20多家,拥有中土公司和中国铁建两个品牌,目前在非项目260多项、总额500多亿美元,主要项目有铁路和公路建设。我们的企业为去非洲创业建厂提供了三个有利条件:一,在尼日利亚有一站式清关,货物直接到园区,提供一站式服务;二,园区在尼日利亚有350亿美元在建项目,要用的装备和材料共计100多亿美元,优先选择入园企业的装备和材料;三,公司依托已有的品牌影响力,与入园企业一起投资,分担风险。利用现有的营销渠道帮助企业分销商品。
赵振江北京翰海智业投资管理集团总裁赵振江:
“1+1”模式牵动海外孵化项目国内落地
我所在的翰海智业投资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发现了园区空置化、孵化器同质化的问题,所以我们从2011年就开始思考和寻找该如何走出国门。2011年,我们在美国买楼,将孵化器选定在硅谷。2012年6月开业,引起了美方高度重视和赞许。我们坚持的“1+1”模式即:买下楼宇,在楼宇里建关联的孵化器,通过孵化器孵化项目。然后同国内的高新区、开发区和产业聚集区进行互动和对接,将海外孵化项目的团队、技术、人才转到国内。海外园区的管理完全商业化,我们负责创新创业团队、创业导师资源的招收、投资如何解决以及渠道如何满足。
我们与当地政府之间并没有太多沟通,政府主要就是做好服务。人才问题对于国内企业走出去、国内园区走出去十分关键,也是国际化最大的障碍。所以在招聘员工时会选择当地毕业的学生,利用当地的机构招聘当地的总经理。孵化器走出去必须要本土化,没有本土化不能持续,也挖掘不了好的资源和项目。
如今,翰海在海外已经建立了楼宇产业园共7家,分布于美国4家、加拿大2家、慕尼黑1家:旧金山生物医药产业园、洛杉矶文化创意产业园、波士顿科技产业的投资并购平台、加拿大温哥华即将建成的一个环保产业园、在多伦多同其国有的欧摩斯孵化器建立的111孵化器、德国慕尼黑落成的一所高端制造和经济制造的产业园。
我们在国内的北京拥有5家国家级孵化器,约30万平方米,今年年初在深圳的企业创新中心已经开业运营。
迟耀瑜英国剑桥中国创新中心副董事长迟耀瑜:
搭建平台传递科技企业需求
我们是一个非盈利型机构,主要帮助中国引进专家。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出要求,希望能在剑桥帮助它们设立窗口,提升园区科技转型。
所以当前我们在搭建一个平台,帮助英国的高科技产业落户到中国。同时也是孵化,把中国的需求作为窗口传递出来,我们希望更多地了解到国内对高科技方面的需求,以便于平台搭建。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