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蔚华: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好!又一次来到震后的成都,看到震后的经济迅速恢复,确实感到很震撼。我觉得四川成都不仅创造了震后重建的奇迹,而且创造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奇迹。这给我一个启发,在大灾来临的时候,他们能够适应环境变化,能够开拓进取,重建家园。今天我讲的题目也是,经济转轨和银行转型。我国的经济在过去30年以GDP年均增长超过9.5%的高速增长为世界创造了一个奇迹。现在进入高增长之后,转入经济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这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因为过去高速增长的国内外的条件,正在或者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这不仅包括过去我们高经济增长的最大优势的人口红利在逐渐减小,也包括给我们提供固定资产高增长的高储蓄率,也在迅速的下降。这不仅表现在经济危机之后,我国进出口周期性下降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而且如果继续那种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的旧的经济增长模式,我们的环境、我们的资源、我们的能源都已经不堪重负。所以,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二五规划提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过去重规模、重速度,要转向重结构、重效益、重民生、重质量,这给我们提出非常严峻的考验。这些大环境的变化,我们必须摆脱或者告别传统的模式,我们不仅要快,更要好,我们不仅要比大,更要比强。那么作为商业银行,应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经济转型的一个助推力量,银行也在面临一个重大的转型和考验之中。因为决定商业银行成长的三个因素,外部的经济环境、银行的约束条件和社会对银行的需求,都在发生迅速的变化,比如说大的经济环境,随着经济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银行业过去30年年均信贷增长超过20%,逆差收入。在新的环境下,这种信贷环境在发生变化,所以银行模式在发生巨大挑战。特别是未来几年,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应该是渐行渐近,银行利差必然缩小,风险必然加大。也就是说传统的银行是融资和支付,由于直接融资,特别是今年,各种股权基金的兴起,对银行建设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第三方支付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长,已经突破一万亿,对原来银行支付业务也是一个挑战。所以环境对银行发生了巨大变化,银行的约束条件,资本充足率对银行的资本消耗、资本增长是个严重的因素。央行的周期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也对银行业有很多的制约。准备金率已经高达21.5%,从客户需求看,随着经济转型、金融发展、社会收入发生变化、格局的变化,传统的银行业务在逐渐被新的金融需求所取代,比如说经济调整所需要银行对新兴产业的支持,银行对新的金融工具的支持,对财富管理业务的支持,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对人民鼓励国际化的支持,这都是银行面临的新的挑战。另外,移动通信、网络经济,都改变了银行赖以存在的基础。所以银行面临一个经济环境变化,约束条件加大,社会需求更新这样一个历史性考验。面临经济发展这样一个重大的变化,银行和企业一样,应该因势而变,跟上这个形势。什么叫势?应该是未来的发展、世界格局和宏观的变化。我的体会是,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作为一个银行的管理者,不懂得未来,就无以评判当下,不懂得世界,就没有办法理解中国。不懂得宏观,就无法铸造辉煌。所以企业一定要适应大的经济环境的变化,积极主动的挑战自己,完成自己的转型。招商银行在过去七年中完成了第七次转型,第一次转型我们都是在中国的大多数银行还在追求利差业务,靠利差为主这样情况下,我们发展零售业务,应该说从零到有,从小到大。发展为我们企业服务的新兴业务,包括先进管理、资产托管、网上支付等等,也包括支持中小企业,经过五年的转型,我们取得了一个非常优良的业务结构、资产结构。五年的转型,带来了我们净利润年均50%以上的增加。我们在08年金融危机开始的时候,我们曾经荣获美国波斯顿资金工资的全球银行净资产回报率全球居首。这次我们五百强,我们在销售收入方面,在110位,但是我们净利润排在13位。在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我们刚刚跃升到60位,在金融时报全球500强排名为,我们是在110位。因为我们的基础是很薄弱的,我们只有24年的历史,我们是从体制外进行改革试点,从当初36个人发展到今天,这就是转型的成果,这就是跟上形势,因势而变的成果,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第二次转型。适应基本约束,适应大的经济环境的变化,转型的主要目的,主要的目标,是降低资本消耗,提高应变能力,降低成本,做到风险可控,提高资本回报率。看来不是经营的指标,但是转型的实质是管理的递增,中国的商业银行在服务方面,可以说跟世界上先进银行不大,我们主要的差距在于管理,而管理主要的关键在于管理的思想和理念,我非常赞成瑞敏说的话,要想突破,首先要突破自己,突破自己的观念,只要观念变了,转型就会成功。中国银行业、中国企业一定能够跟上这个时代,一定能够成为越来越多的世界五百强的企业。谢谢。
主持人:下面请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孔栋总经理发言,大家欢迎。(文稿来自速录,未经审校)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