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蓝色国际合作企业家暨青年科学家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幕,论坛以“促进蓝色产业合作,实现‘物产丰盈的海洋’愿景”为主题,来自中国、新加坡、荷兰、法国等国家和国际组织海洋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及领军企业、科学家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云端汇智,共享经验、共商发展。
目前,中国处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对于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尤其表现在国际航运领域。航运是国际贸易的重要一环,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洪涌清表示,联合国宣布的“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计划(简称“海洋十年”计划)明确提出,要联合开发一套全面的海洋数字化系统等,这些研究项目成果将为我国未来国际航运能够顺利进行保驾护航,是确保我国能够落实好“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当前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企业从关注供应链效率向供应链的稳定性、可靠性倾斜,黄福宇认为,要提高企业和行业标准化、数字化和信息化能力,并通过数字化技术,精准预测库存和物流等上下游不同环节的需求,提升运营管理效率和上下游一体化效率。
“海洋十年”计划为海洋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借此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是海洋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官勇认为,企业需要深入研究“海洋十年”计划具体举措,以此作为企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实际上“海洋十年”计划有3项举措与海洋装备行业密切相关,唐梓力表示,在法律法规和技术的支撑下,企业需要抓住智能化、无人化、集群化发展形态,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目前,人类只探索了约5%的海域,在未来的探索进程中,深海科技和机器人技术将提供关键助力。余晋江表示,低轨窄带通信卫星是深海探索的“侦察兵”和“通讯员”,能够有效补充地面通信网络覆盖盲区,全面解决海、陆、空网络盲区的数据传输问题。
机器人技术是人类能力边界的延伸,深海探索场景是机器人技术不容忽视的发展领域,提早进行技术储备、人才培养,对海洋产业的长期发展非常关键。顾捷表示,机器人将通信、感知、认知、决策、控制与行为有效融于一体,在复杂恶劣环境下,可以表现出与人类相当或超越人类的能力。在未来的海洋探测中,通过精密、灵活地远程操控,实现人机协同,成为深海侦察队和保护员。
科技创新是实现“海洋十年”计划的破解题眼,李宗田认为,科技创新和技术突破离不开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我国针对海洋领域的重点实验室主要面向近海和浅海,未来,需要面向深海再构建海洋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李宗田的设想中,未来的海洋实验室建构包括五大深海实验室和一个国家级共享平台,即深海地质实验室、深海资源与环境实验室、深海材料和装备实验室、深海地质物理实验室,深海工程实验室,以及深浅海洋信息采集与传输平台。
在崔维成看来,科技创新是攻关当前海洋领域技术瓶颈的关键,如何增强中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崔维成认为,对外加强交流与合作,对内加快项目立项和执行,有效减少阻碍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的繁琐流程,为海洋科研人员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尤为重要。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