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社区“好邋遢、好挤哦、好危险......”,这些“日常”随处可见的。虽然也有人反馈,但是受空间、成本等条件的限制,大拆大建在老旧小区往往很难实施。久而久之,这些“日常”便成为愈多居民生活的“通病”。于是“社区微更新”便如“微创疗法”应运而生。
社区微更新注重激活城市闲置空间资源。强化运动、体验、交往等城市短缺功能,让“老社区”焕发“新活力”。
社区微更新注重依托打造后的空间载体,将公共便民服务,在居民家门口叠加呈现,极大满足居民生活需求,让居民生活更有品质,体验更加美好。
社区微更新注重以公共问题、群众需求、集体利益为纽带,充分发动居民参与共建,在交往中增进邻里关系,在共享中凝聚共同意识。
社区微更新注重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对城市肌理的保护,将社区集体记忆在场景中予以复原,实现历史文脉,在新时代的创新表达和演绎。
为了更专业、更贴心赋能于城市微更新,市委社治委创建“导师团队—工作室—众创组”三级社区规划制度,特邀来自规划建设、景观设计、城市文化以及社区营造等多领域专业人士参与社区微改造整体推进,包括负责社区顶层策划、社区规划策划以及群众的传声筒等,不同层级的社区规划师有着各自的角色定位。尤其是众创组本身就是热心居民组成,他们能在居民和政府中间起着良好沟通桥梁作用。
一个社区党组织为主轴,一张蓝图为指引,一支队伍为支撑,一场竞赛为促进,打破原有的社区基础论、地域论、娱乐论,呈现出社区小而美的空间形态。虽然整场社区微改造目标都一样,但是每个区群众都有着自己的愿景以及社区顶层规划,因此这场赛道既是城市更新模式的比赛,又是居民心中喜爱的民心工程。
严格按照“六式工作法”,实施落地社区微改造,即收集民意、确定项目、策划设计、项目评审、筹措资金、维护管理。深度嵌入社区更新,片区设计,项目建设的场景营造全过程,探寻居民需要的生活场景和消费场景,共同驱动构建美好生活的社群氛围,给社区居民提供更多可停留的场所。
众所周知,央视作为国家级媒体,是传播的至高平台,对国家的建设、研究、传播等均发挥了主流的作用。而本次的社区微改造,虽说改变了群众生活的方式,但却孕育出生活的情与怀,让群众生活更加舒适,更加有品质。因此受邀央视平台,让更多的城市居民能够通过本次社区微改造宣传,充分利用家门口的闲置资源和老旧公共空间,重塑社区的美好生活。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