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村里喝杯咖啡!”——于自然野趣中品味咖啡芳香,在“诗和远方”遇见精神岛屿,这或许是乡村咖啡馆对都市人的吸引。
近年来,咖啡馆作为带有社交、消费属性的休闲驿站,其数量和经营状况从一个侧面体现着当地的消费活力和经济韧性。如果在浙江绘制一张“乡村咖啡地图”,这些标记点或依托乡野山水,或融合历史古韵,或延伸文旅业态。一杯咖啡,折射出浙江乡村能级跃升的新思路。
咖啡+生态:打造新型消费场景
穿过隧洞,步入露台,自然落差形成的瀑布直挂眼前,于半山腰悬崖处品尝手冲咖啡,远处是一片葱茏……在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彭湖村的竹林深处,隐藏着一家网红咖啡馆“瀑布咖啡”。
“节假日一天能卖出400多杯咖啡。”店内咖啡师说,游客可以在山川瀑布间饮咖啡,在有天鹅水杉作伴的湖中戏水,或者在山顶草地露营。
“咖啡馆是都市人的精神驿站,能在自然山水中品一口咖啡,一下子消弭了城市与乡村的距离。”利用周末“出逃”的上海游客韩杰感叹道。
在乡村,咖啡馆可以下沉到何处?安吉的答案是山、田、湖、瀑、林、矿。这个常住人口不到60万人的山区小县城拥有300多家咖啡馆。当地的生态优势,正在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位于安吉县梅溪镇红庙村的“深蓝计划咖啡馆”,坐落在湛蓝湖水和冷冽岩石之间,创业团队将原本废弃的矿山打造成“小冰岛”,一年内累计接待游客35万人次,最高单日接待量近8000人次,为村里带去600余万元收益。
在温州市文成县周山畲族乡,悬崖咖啡正在成为“村咖”新晋网红:这里原先是一处观景平台,海拔纵深达200多米。如今加盖了全玻璃外立面,远远望去,咖啡馆仿佛矗立于悬崖之上。
在浙南山城丽水市青田县,咖啡已经成为这座侨乡的“社交语言”:日均售出咖啡约1.5万杯、年均消耗咖啡豆超80吨……“随便走进一家咖啡馆就能喝到纯正意式咖啡。”意大利华侨徐先生说。
咖啡+古韵:助力古城焕发活力
一盏老底子盖碗,里面装着热拿铁……在宁波市鄞州区潘火街道,曾经用作教室、茶馆的蔡氏宗祠,如今变身“祠堂咖啡”,别出心裁的“中西结合”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也为祠堂里的宁波锡镴器博物馆和宁波熨斗博物馆带来不少人气。
一缕“咖啡香”,盘活了沉寂的古建筑,激活了古镇业态——
约1公里长的绍兴老街仓桥直街,聚集了近10家风格各异的咖啡店。连续两年举办的“古城咖啡节”,不仅为咖啡店主提供了交流平台,也为打造古城新IP助力;
位于湖州南浔古镇的“哈利波特咖啡馆”将旧粮仓改造成霍格沃茨图书馆、音乐厅、咖啡吧,让游客实现魔法梦想的同时,在古镇里品咂一杯咖啡,享受休闲时光;
草糊拿铁、蛋清羊尾拿铁……漫步台州临海紫阳街,当地风味小吃与咖啡融合的创意特调咖啡,让人在唇齿间感受咖啡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交融;
深藏于温州市永嘉县岩头镇粮油巷里的“隐巷咖啡馆”,脱胎于废弃粉干厂,经过90后老板滕璟霖的改造,如今宛如一个室内露营基地,复古帐篷、折叠桌椅被巧妙地安置在各个角落,满墙咖啡品牌纸杯成“打卡位”……
古镇咖啡不仅成为人与空间连接的新载体,还成为文化生长与创造的新机遇。
咖啡+文旅:提升乡村经济韧性
漫步绍兴柯桥稽东镇的“榧香书舍”,当地乡贤将咖啡与香榧结合,打造榧香咖啡,村舍间弥漫咖啡香气;宁波象山茅洋乡“青·蟹咖啡馆”依托“共富农场”新型旅游综合试点项目,不仅卖咖啡,还在村里种地、养鱼,探索稻鱼、稻虾、稻蟹共养模式,“乡创客”变身“新农人”……
乡村发展吸引了在外的年轻人回乡创业,让乡村文旅融合有了新思路。“咖啡乡创客”通过一间间“村咖”,正带动周边业态不断延伸。
在湖州市安吉县横山村,一处废弃的竹木加工厂被改造成“数字游民公社”,年轻人正围坐在公共区域一边喝咖啡一边进行头脑风暴。
公社80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设置了共享办公区和宿舍区,配套工作生活所需各种功能,2022年吸纳了473名“数字游民”入住,平均入住天数47天,平均入住年龄31岁,其中37%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每日平均工作时长6.8小时。
一间间咖啡店成为“数字游民”的“充电站”。看得见山、望得见水、闻得到咖啡香,这些城市人在乡村找到了他们向往的生活。
返乡参与未来乡村运营工作的安吉余村青年丁文文相信,如今的乡村既有人们向往的自然环境,又有便利的交通和相应的配套,更多人会选择与乡村连结,创造人生不一样的精彩。
“亚运会带来的热度也在浙江乡村发酵。”一名“数字游民”对记者说,“越来越多的人背起电脑,把自己放进乡村咖啡馆,就像往温暖的水里放了一块清甜的陈皮。” (记者郑梦雨)新华社杭州9月6日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