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重磅文章 |提升你我幸福感,这样改善民生

作者:竹立家 2022-04-03 19:50 来源:中国企业网 次阅读
 
重磅文章 |提升你我幸福感,这样改善民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换句话说,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之前中国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所以当时重点要解决的是贫困问题。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让老百姓富起来。现在人民的需求已经转变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要做的是增强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使人民真正从内心中感受到美好生活。未来我们会继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发展的着力点落在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落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上。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0年人文发展报告》中提出人类发展指数(HDI),即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平和生活质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得出的综合指标。目前,中国已经进入“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行列。

  从人均预期寿命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均预期寿命得到大幅度提升。2018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7岁左右,在世界排名中排在第53位。改革开放以来,在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过程中,国民的身心健康水平得到大幅提高,故人均预期寿命也在大幅度增加。

  从教育水平来看,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相对较低。发达国家人均受教育年限是12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10.9年。中国人口基数大,且早期教育发展速度较慢,但现在随着80后一代人成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主体,我国劳动力素质得到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超过50%。未来,我们要转变过去依靠“人口红利”的发展模式,充分释放“人才红利”。

  从生活质量来看,其主要内容与社会保障、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我们要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一方面加大公共医疗卫生投入,另一方面要弘扬社会正能量,提升人民的精神健康水平,要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帮助公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要大力反对所谓的享乐主义、虚无主义、消费主义等社会上出现的不良风气,大力增加社会资本。什么是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就是精神力量的支柱,社会资本的核心是诚信,只有在一个诚信的社会里,人和人之间才能相互信任,才能大幅降低人和人之间的交易成本,才有利于提升人民的精神健康水平。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生活质量的提升是民生工作的重要抓手。我们要加大提升人民精神健康水平方面的投入力度。

  未来,我们要进一步探索如何增加人均预期寿命、如何真正提升平均受教育年限、如何加大社会保障,提高生活质量,继续做好民生工作。

  从理论上讲,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文明正面临很大的发展风险,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期性在增强。中国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在推进民生事业发展时,不仅要时时对照上述三个标准,也必须要关注到国际国内出现的社会风险。未来,要通过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在发展民生、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应对和破除一些不利的外部因素,从而实现教育均等化、实现免费的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充分就业、实现少有所教、老有所养,真正将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公平感、归宿感、幸福感。

  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就是要加强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精神安全、人格安全,要在具体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推进人民安全感的增强。

  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就要继续加大促进就业工作力度,开辟就业渠道,推动人民生活年年有改善。

  提高人民群众的公平感,就是要加大社会公平力度,进一步完善司法和执法公平制度,真正使政府机关,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用好手中权力,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保障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我们的国家才会长治久安。

  提高人民群众的归宿感,就是要建立人民和政府间的互信,要通过细小的公共政策让老百姓对政府有信任感和依赖感。这就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必须要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就是要让人民从内心里感到生活在这个时代是非常幸福的。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中国才能真正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将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持之以恒地办好各项民生事业,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点赞()
上一条:重磅文章 | “五个有利条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科学指引2022-04-02
下一条:第三批试点城市公布——数字人民币加速融入生活2022-04-03

相关稿件

重磅文章 | “五个有利条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科学指引 2022-04-02
重磅文章 | 中国多维扶贫这样炼成 2022-03-01
重磅文章 | 政府工作报告“数据”中的民生情怀 2022-04-01
重磅文章 | “十四五”时期我国内外环境有何新变化? 2022-01-22
重磅文章 | 怎样加快我国经济体系的优化升级? 2022-02-01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