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发生4次转移,5个国家先后成为世界科学中心。最早的世界科学中心在意大利,然后由意大利转向了英国,再由英国转向法国,再由法国转到了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到了美国。从1920年起,美国已经雄踞世界科学中心近一百年。现在,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夜,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谁将成为科技革命的“领头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为了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竞争制高点,纷纷出台了各自的创新战略。
一、美国
美国从奥巴马执政后期到特朗普执政时期,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现重点梳理拜登上台之后,拜登政府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新布局。
第一,美国加大对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比如,在半导体芯片方面提出了50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而且美国发布了一篇756页的人工智能报告,明确提出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方面要占领世界的制高点。
第二,拜登政府还提出在四个领域进行产业链重构:一是半导体;二是药品;三是稀土;四是高端高能电池。
第三,在气候变化领域有一套“组合拳”。一是美国提出要打造一个全球性的碳交易市场,主导确立国际之间的碳定价机制,来继续维持其在金融领域的霸权。这样,不仅能让各国落实减排的责任,还可以在交易时使用美元结算,巩固美元的霸权地位。二是在多边或双边的场合要求各国提高减排目标。一旦提高碳排放的标准,就要使用相应的环保设备,就会提高成本,使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下降,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三是设计一套国际气候的融资方案,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和消除气候变化的影响。四是开发减排和清洁能源技术向全球推广。而只有先进的技术才可能获得竞争力和话语权。达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依赖于清洁能源技术的进步。五是联合相关方停止面向全球化石能源项目的借贷融资。
第四,美国不仅要求在技术上有所作为,也重视基础科学研究。美国企业也在加大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根据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调查,美国私营部门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从2015年开始已经超过联邦政府。
基础研究需要长期投入,且盈利周期长,但是美国企业依然愿意投入。可见,美国持续的高水平创新能力是建立在良好的创新生态基础之上。美国的科技发展不是仅仅关注于企业要赚钱,而是联邦政府、学术界、产业界、非营利组织等构成的美国创新系统在整个创新生态体系中都各自发挥了作用。而且政府非常注重提高将科学研究转化为市场产品的能力,为科研人员减少行政负担和监管障碍。
二、欧盟及其成员国
“欧洲地平线”计划(Horizon Europe),接替“地平线2020”,目标是详细规划从技术研究到创新产品市场化整个“创新链”上所有环节,确保欧洲产生世界顶级的科学技术。“欧洲地平线”计划提出,2021—2027年,新一轮科研支柱框架下,提供一千亿欧元,重点关注三大领域:基础研究、科技创新、社会重大问题。这是欧盟作为一个整体而产生的布局。
德国作为欧盟成员国,也一直高度重视创新能力的建设。如《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以及一些数字经济的计划,其中特别提出要力图奠定其在重要关键技术上的国际顶尖地位,将德国建设成为最现代化的工业国家。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提出,如果德国失去了关键的技术技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将因此严重受损,这会给德国的生活方式、国家在几乎所有政治领域采取行动的能力和行动的空间带来重大影响,并最终会波及德国国家机构的民主合法性。德国已经将关键技术的掌握能力上升到政权的合法性高度,并提出提高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具体目标是到2030年德国国内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从现在的23%提高到25%,在欧盟占比则提高到20%。德国有大量的工业部门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大量工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往往是德国主导制定的。德国至少在以下十个关键工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钢铁、铜及铝工业,化工产业、设备和机械制造、汽车产业、光学产业、环保技术产业、医学仪器产业、国防工业、航空航天业、增材制造。
三、日本
日本提出,要推动跨领域、跨部门的合作创新,加快推进大学改革,改善创新创业的环境,加强AI领域的人才培养。这些都是前几年就提出来的。日本在2017年出台了《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2017》,正式提出“社会5.0”概念,旨在通过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融合、共享,打造“超智慧社会”;与德国“工业4.0”不同,日本“社会5.0”不仅会带来产业生产力的提升,还可能带来生活便捷性的极大提升,有效应对老龄化、环境和能源问题。2018年,日本出台了《集成创新战略》,与以往科学技术基本方针相比扩大了驱动创新的主体,强调要推动跨领域、跨部门的合作创新,加快推进大学改革,改善创新创业环境,加强AI人才培养等。
以上就是主要发达国家在创新领域的新布局。从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来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背后,无一不是有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作支撑,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我们要抢占未来科技发展的先机,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