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修泽教授2020年在淄博实地调研
常修泽,著名经济学家,山东滨州惠民县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莫干山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联席主任,《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经济学卷)》入选人物。历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计委(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长期致力于制度经济学领域人的发展理论、广义产权理论和中国转型理论的研究。其理论贡献被收入《中国百名经济学家理论贡献精要》第2卷。
从“山东经济之腰”看淄博
今年春节前夕的腊月二十四日,我在位于海南省南端的陵水县调研期间,在距离“海南自贸港国际教育创新示范区”不远的海滨小树林中,偶遇一辆鲁C牌照的汽车(系“床车”)。一打听,原来是从山东淄博“自驾”南下的陈先生带着儿子来海南看自由贸易港的。“他乡遇老乡”,我便顺便了解了淄博的最近经济情况。
这是一次十分随机的,但可能又是实在的淄博民意调查。交谈中,我获知,去年淄博发展势头不错,百姓生活也有改善。回到驻地公寓之后,我仔细查了有关数据,得知2021年淄博转型升级迎来拐点,经济总量已经达到4200亿元,增长率为9.4%,超出全国增速(8.1%)1.3个百分点。特别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8.9万元,比全国人均数(8.0976万元)要多8000多元。从经济上看,如果把“胶济线”上的青岛、济南、淄博、潍坊比喻为“山东之腰”的话,淄博市像不像其中一个“腰眼”呢?令人遐想。
由于自己故乡滨州惠民县比邻淄博,加上历史上齐国繁盛古都等多种原因,所以多年来,我一直对淄博这座鲁中老工业城市(也是中心城市)非常关注。
通过多年考察,特别是2020年冒着疫情实地考察,感到淄博的经济与东北等老工业城市有某些类似之处,主要存在三大问题,即:“体制问题,结构问题,文明方式问题”(《中国东北转型通论》前言)。最近,我又通过淄博市决咨委秘书处的负责人,了解了最新的发展变化,感到在解决上述三大问题方面,有明显进展。
评估:三点进展
其一,在体制上:“营商环境改革”有所深化。
根据中央部署,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示范区,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大重点。为此,我在2020年出版的《中国东北转型通论》中,专门写了一节:《特别要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第180页)。我很高兴地看到:淄博市的“一号改革工程”,就是“对标深圳营商环境改革”。
围绕这个“一号改革工程”,淄博市出台了若干具体措施,并建立了严格的评价和督导机制,取得明显成效。例如,城市更新借鉴深圳等市的经验,运用专业化和市场化思维,探索“性价比更高”的城市更新运营模式;再如,国有融资平台重组和国企改革有新的进展;特别是在经济下行、“企业家预期减弱”的背景下,民营经济发展比较顺畅。著名民营企业家、东岳化工集团的张建宏告诉我,“淄博的营商环境改革为企业发展搭建了好的平台。”这是相当不容易的,着实令人欣慰。
其二,在产业结构上:“赋能传统产业创新提质”。
淄博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存在严重的“结构病”,这是历史造成的“痼疾”。如何创新提质,实现“凤凰涅槃”,成为淄博市产业升级的“命门”。
我了解到,淄博在这方面已经迈出实质步伐。例如,对曾经是优势产业的传统化工产业“换旧血”,促其朝绿色产业方向发展;再如,着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培育新的产业链“造新血”;尤其是用金融手段为相关产业赋能(例如对材料产业等)使其加速进入资本市场,类似“补金血”。“换旧血”“造新血”“补金血”,这几条创新提质的举措,对山东省乃至全国都是有启示意义的。
其三,在文明方式上:寻求城乡全域向“数字文明”协调发展。
人类正在掀起一场新的文明浪潮——“数字文明”浪潮。一些发达城市如深圳、杭州已经走在前面。但淄博与深圳、杭州情况不尽相同。深圳,现有人口1756万,城市化率100%(已经没有农民),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0:38:62(农业已经略而不计)。而淄博,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现有人口470万,城镇化率74.27%(农村人口还有121万);2021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是4.3:49.4:46.3。鉴于此,如何促进淄博在城市与乡村文明上能够协调均衡发展,则是自身发展遇到的课题。
从调研和有关材料得知,淄博在“建设全国数字农业农村示范城市”方面,是“有大格局”的。一则,在城市文明方面,注重从“组群式城市”的特点出发,升级交通体系、创新服务业格局等。二则,在乡村,按照“全国数字农业农村示范城市”的规划,注意把数字文明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如在农业生产上,注重引用数字技术,发展“智慧农业”;在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及公共服务等方面,也开始把数字手段用于农村环境改造,并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
淄博的这些实践和进展是值得肯定的。
三方面建议
下一步,淄博如何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上一层楼?建议牢牢“咬”住体制、结构、文明方式三问题不松口,久久为功,以便担起壮大“山东之腰”的责任。为此提出三方面建议。
第一方面,体制:建议沿着“上中下三大层次”深化改革。
——上面层次:推进政府自身的“放管服”改革,特别是营商环境改革。须知,淄博市的“一号改革工程”并未完工。下一步,建议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的十大指标,可着重在“提升营商环境的软实力”方面下功夫。
——中间层次: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推进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改革。七大要素可分为两组:物本要素(土地、资本、数据)与人本要素(管理、知识、技术、劳动)同时推进。
——下面层次:促进多种所有制企业健康发展。注意:企业发展的关键是企业家。淄博市委、市政府已经充分意识到了企业家的重要性,并在国内产生的影响。下一步应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保护三权”(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的精神切实保护,以解决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预期减弱”的问题。同时,要“包容国有与民营”,确保企业“两平一同”,即: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对此要有切实措施。
第二方面,结构:建议参照笔者《人本型结构论》,促进“三个结构升级”。
——需求结构:针对中央讲的“需求收缩”难题,重点推动“人”的消费需求,尤其提高“人”的消费能力。
——供给结构(即产业结构):针对中央讲的“供给冲击”难题,重点推动工业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破题”。鉴于淄博第三产业2021年只占46.3%,低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56.5%)十个多百分点,更低于深圳(62%)十六个百分点,应把发展第三产业提上日程。2020年我们曾提出一个《淄博市张店区的“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思路,可供参考。
——动力结构:建议由“小四新”(即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技术)再升级一步,用“大四新”(即新体制、新供给、新要素组合、新主体)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以增强“转型升级”的突破力。这个问题笔者也有专文在《人民日报》发表,也可参考。
第三方面,文明方式:建议由传统的“工业文明”迈向新的文明“生态文明”。
淄博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城市,生态资源是淄博宝贵的资源,也是淄博“发展的本钱”。以历史观看淄博,这么多年的铁、煤、陶瓷和化工等传统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增大了经济规模,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全市环境的损坏。更严重的是,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头脑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工业文明”思维模式。
为此,建议淄博在发展“数字文明”的同时,能不能再开辟文明第二战线——由传统的“工业文明”转到新的文明“生态文明”的轨道上来。具体意见,可以以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为切入点,在全市建立“天地人生命共同体”,真正造福于近500万淄博父老乡亲,并惠及后代子孙。
淄博简介
淄博,简称“淄”,山东省辖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山东区域性中心城市、现代工业城市,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淄博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山东省中部,南接临沂,北接东营、滨州,东接潍坊,西接济南,位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经济区与济南都市圈交汇处,是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
淄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为齐文化的发祥地、世界足球起源地。淄博是全国文明城市之一。淄博是山水结合的组团式城市(组群式城市),有博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资源型城市和全国老工业基地,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设有山东省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属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淄博市张店区为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