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8日,以“优化营商环境、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六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中国企业十大新闻发布暨中国企业营商环境研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季晓楠在会上发言。以下为发言内容:
既然讨论到营商环境了,在中国就涉及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如何公平竞争、平等发展的问题。
对国有企业来讲,一方面承担着现在大量的社会责任,有些是应该国家政府承担的,现在也由国有企业来承担。另一方面,还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国有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营商环境问题。对民营企业来讲,营商环境是当前的重点。
营商环境不仅是对政府的“放管服”,也包括要制度创新等等。面临营商环境,为什么民营经济发展长期有这么多争论。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总书记在40周年大会上总结了十条经验,其中一个就是要坚持完善中国特色基本制,包括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的核心和精髓是两个毫不动摇。为什么中央早就明确,并且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特别是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断出现,需要我们深层次的找原因。这是属于营商环境的一部分。我认为主要有六个方面深层次的原因,阻碍了民营经济的更好发展和两个毫不动摇的贯彻落实。
一是思想观念问题。11月1日的座谈会上,总书记明确提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的。但实事求是讲,很多人思想深处受传统观念束缚,没有真正把民营经济看作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素,没有真正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看作是“自己人”,认为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包括民营经济是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经济,存在着恐私的思想逻辑。所以不是出台一些政策就能真正简单的解决问题。
二是理论认识问题。我们经过了40年改革开放,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但是许多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还需要不断探索。如长期存在的国进民退的争论,它背后实际上反映了一些人在理论上认为,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是格格不入的,既然把市场经济确定为改革方向,就应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如果国有经济在某些行业、某些领域、某些时间发展了,比重提高了,就是国进民退,就是改革的倒退。所以中央强调的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始终也有争论。
另外一方面,基本经济制度认为公有制经济是占主体,其他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理论上专家学者认为,既然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非公经济,包括民营经济就是次要的,很难真正一视同仁。思想认识、理论问题不真正深层次解决,要真正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比较难的。
三是历史包袱问题。改革开放进程中,确实存在一些民营企业有过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受思想建设和法律迟缓等方面的局限,确实出现过一些把经济纠纷当做犯罪处理的错误案件,存在着用新法追溯旧案的情况,造成民营企业家被判刑,合法财产被没收的错案冤案,严重磋商不少民营企业家的积极性,这种被称之为“原罪”,也成为民营企业家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四是制度设计上的问题。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建立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在一些方面带有按所有制性质和立法标准的印记。根据我国法律法规规定,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国有经济要占据支配地位,这种情况下就使得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很难能够真正打破,怎么能够真正做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是比较难的,因为明确规定了是法律规定,这使得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这个营商环境极为重要的方面,很难真正做到。
另外不少具体制度的设计上也容易出现亲国有疏民营的形象。民营企业面临融资贵、融资难,一些民营企业替上所有制歧视的标签。这个问题实际是比较复杂,它是世界性的现象,因为民营企业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信贷难是世界性难题,并非中国特有的。另一方面,在我国现有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的作用下银行主管和信贷人员的偏好,依然选择规模大、效益好、有担保的大型企业发放信贷,这是一种制度性的行为选择,不是人的主观意志随便改变的。包括民生银行,老早内部就设立大项目,只认大,不认小,对它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真正控制。这种制度设计开始就有局限,不创新制度,怎么能改变这种现象,不是轻易的贴所有制标签就能解决问题。当然,国有企业的国家背景,使得国有大型企业在申请贷款时,有国家背书的影响,也确实更容易获得信贷。
五是政策执行问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不少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落实效果不好。总书记在11月1日的座谈会上也进行了分析,并举了一些问题,包括认识不到位导致的政策落实偏差问题,前期调研不够造成的政策影响考虑不周问题,政策相互不协调,或政策效益同项递加和工作方式简单造成政策负面影响问题。所以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要加强政府有关部门政策的协调和执行的协调。
实际上,现在各个部门都在贯彻落实中央和法律措施,但这些部门执行的措施中,它的效果可能是互相冲撞的。最近,我去了几个省,经济普遍大幅下滑,我问什么原因,其中一个反映现在的环保督查太严、太多。你说环保要不要改进?毫无疑问要改进,但是在这两年我们就呼吁,环保的督查落实方向没有问题,但他们的节奏和力度要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和发展水平。尤其在现在的中美贸易摩擦增加,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的情况下,如果环保的压力不减,那会导致相当一些企业经营困难。
六是担负责任问题。现在确实不少地方部门和官员,包括国企的高管总认为国有企业之间的投资、收购、兼并、重组等是肉蛋在锅里,不会迎来国有资产流失或者涉嫌受贿等行为,而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投资、兼并、收购、重组等等容易迎来猜忌。不少地方官员跟我讲,找民营企业谈问题都不敢到办公室,如果环境不改变,怎么增强微观主体能力,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一些人宁可不作为,不愿出差错,不愿担责任,这是需要我们深层考虑的。
这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是营造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要解决的。制约影响营商环境,贯彻两个毫不动摇的原因是深层次的,很复杂的,这些问题既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基本理论问题,也涉及到一系列法律法规问题,还涉及到执政地位和建设等若干重大问题。
所以真正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真正做到两个毫不动摇,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同时在制度上要大胆创新,真正要做到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关系的再认识、再平衡。
我认为,无论从两个毫不动摇的贯彻落实,还是营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至少要在六个方面取得积极的进展。
第一,进一步探讨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排除不利于两个毫不动摇的各种错误言论。最近纪念改革开放40年,重播了《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小平同志南巡讲话,进到了社会主义特征五句话,没有提公有制。据说我们的中央党史研究史、文献研究史主要负责人也问过邓小平同志,他思考了一下,还是最后说不用提公有制。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特征,邓小平说反正他当时没搞清楚,我们现在应该有了很多重大认识,但是不是能够弄清楚,还是要正确认识。
第二,进一步破除所有制问题上的传统观念束缚,实现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关系的再认识。
第三,进一步明确民营经济在我们党执政中的法定地位,用法律来真正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
第四,进一步推动国有经济、民营经济融合发展,实现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关系的再平衡。
第五,进一步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使国有、民营、非公经济等通过制度的融合实现共同发展。
第六,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遇到的资金困难和突出问题。
虽然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解决起来不是一朝一日,但是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营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中国各种所有制企业的积极性一定会得到更好的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能突破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难以预想的困难,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本文系季晓楠在第十六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中国企业十大新闻发布暨中国企业营商环境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