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中医药学科体系中,民间中医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了民间医学的智慧结晶,以其简便易操作、成本低廉、针对性强等特点,在基层特别是广大农村的医疗实践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康益德中西医结合医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瑞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的专访时表示:民间中医药主要指流传在民间,有一定临床实践经验积累,但未形成理论体系、未被典籍所录载、未被主流医疗体系认可,具有独特疗效的中医诊疗技术、方法、方药、文献文物和器械等。
董瑞说:在我四十多年的从医实践中,曾拜访过近百名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及民间老中医,他们都有一些没有记录在医学典籍中的“绝活儿”,一根银针,一把草药,一个手法,一柱艾灸便能解决很多常见病地方病,甚至疑难病。特别是一些民间中医,往往能够用祖传验方和针灸手法治疗一些慢性病、地方高发病,如焦香馒头干治验萎缩胃炎、珠子参治疗肺病、足后针灸治疗偏头痛等,颇有奇效。
然而近年来,我国民间中医药传承却陷入困境,大量民间验方和绝活儿失传,很多民间中医后继无人。
在调研中,董瑞发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民间中医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医学知识不系统,依靠祖传手艺治疗单个疾病,使得他们难以取得行医资格。在现代化医疗越来越普及的今天,生存空间不断萎缩,很多时候无病人可医;
二、民间中医药大多讲究父子、师徒代代相传,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年轻人倾向于在高校接受医学教育,愿意师承、父子传承的人越来越少,很多民间中医家里找不到愿意学习家传医术的人;
三、民间验方多为经验积累而来,缺乏药理方面的依据,加上对民间验方的收集、整理、研究力度不足,使得很多民间中医药成果无法登公立医院的大雅之堂。
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民间中医药是不可或缺的部分。2019年10月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收集筛选民间中医药验方、秘方和技法,建立合作开发和利益分享机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提出,要“挖掘民间诊疗技术和方药,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
因此,加大对民间中医药的挖掘、整理、研究、应用,传承好这一民族医药文化瑰宝,是中医药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董瑞今年提交的建议是:
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系统规划。 要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民间中医药验方、偏方、治疗方法等在中医药学科系统中的定位,制定中长期发展布局与短期规划,细化任务举措,特别是要由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牵头成立民间中医药传承委员会,统一领导挖掘、抢救民间中医药瑰宝之工作。
目前,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已经开始依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成立了北京市中医药特色技术和方药筛选评价中心,受理民间中医药特色技术和方药的挖掘、整理、筛选、评价、保护、规范和推广等工作。通过这项工作,将对北京市民间中医药进行摸底调查,形成北京市民间中医药特色技术和方药目录,命名一批特色技术医疗机构和持有人,建立一批北京市民间特色技术和方药传承基地,并开展产权保护、深入研究和传承推广工作。董瑞认为,这一组织基本具备了专门民间中医研究机构的基础,是值得复制和推广的案例。
二、多措并举,加大民间中医药挖掘整理力度。 1.组织专家对民间中医诊所、一技之长的民间中医药工作者统一摸底梳理,编纂有关民间中医药成果集锦,作为后续研究的基础性资料。
2.对于确有疗效,特别是有大量案例积累、有代际传承的民间中医药工作者,在取得合法行医资质方面进行扶持。如,可由相关政府部门牵头举办专班进行培训指导,或进入专业院校进修取得毕业证书,让他们能够取得合法行医资质。
3.研究出台民间中医药工作者献方献技的奖励政策。使他们有经济和荣誉上的获得感,真心献真方、献真术、真传承。
4.为民间中医工作者搭建传承平台。如在部分中医医疗机构为民间中医药工作者开放专科门诊平台,确定传承人,加大抢救整理的力度。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中医专家董瑞,是北京康益德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院长,世中联中医膏方专业委员会会长。全国政协第十三届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